在野与守望:以影视人类学视角反思少数民族影视创作
发布时间:2022-10-15 20:30
影视人类学作为人类学体系当中主要涉及影像创作与研究的分支学科,自学科诞生之日起,即与世界范围内的少数民族、边缘群体或传统知识的影像表达建立了广泛而深刻的联系。当代影视人类学在民族志电影创作中,通常会遵循一套相对规范的学术准则,以确认影像的学术价值、伦理边界与社会责任。影视人类学反对民族影像创作中的"内部东方主义"与"自我东方主义",倡导体现少数民族自我发声的"主位电影",主张在民族社区的语境中观照影像作品对于民族身份认同、文化传承与反思等方面的多元价值。总之,影视人类学更强调文化持有者的权利,反对外来者的影像剥削,它应该被定位为整个民族影视创作与研究体系中的"清醒剂"。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影视人类学与民族影视的亲缘性
(一)电影本体论的文本类型
(二)族群文化的影像表达
二、影视人类学与民族影视的差异性
三、影视人类学对影像“东方主义”的批判
(一)内部东方主义:被他者化的西部少数民族
(二)自我东方主义:被外人言说的文化
四、守望文化主体性的新民族影视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本体论分杈:影视人类学与文字人类学[J]. 鲍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2]表征再造现实:四部藏地影片的人类学分析[J]. 郑少雄. 电影艺术. 2018(03)
[3]二郎神崇拜与祆教“七圣刀”遗存比较研究——对福建宁化夏坊村“七圣祖师”源流的再思考[J]. 朱靖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10)
[4]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主位”电影创作研究[J]. 朱靖江. 民族艺术研究. 2015(06)
[5]民族调查与电影传统——“民纪片”渊源初探[J]. 郭净.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6]复原重建与影像真实——对“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的再思考[J]. 朱靖江. 西北民族研究. 2013(02)
[7]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J]. 费孝通. 思想战线. 2004(02)
本文编号:3691988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影视人类学与民族影视的亲缘性
(一)电影本体论的文本类型
(二)族群文化的影像表达
二、影视人类学与民族影视的差异性
三、影视人类学对影像“东方主义”的批判
(一)内部东方主义:被他者化的西部少数民族
(二)自我东方主义:被外人言说的文化
四、守望文化主体性的新民族影视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本体论分杈:影视人类学与文字人类学[J]. 鲍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2]表征再造现实:四部藏地影片的人类学分析[J]. 郑少雄. 电影艺术. 2018(03)
[3]二郎神崇拜与祆教“七圣刀”遗存比较研究——对福建宁化夏坊村“七圣祖师”源流的再思考[J]. 朱靖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10)
[4]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主位”电影创作研究[J]. 朱靖江. 民族艺术研究. 2015(06)
[5]民族调查与电影传统——“民纪片”渊源初探[J]. 郭净.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6]复原重建与影像真实——对“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的再思考[J]. 朱靖江. 西北民族研究. 2013(02)
[7]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J]. 费孝通. 思想战线. 2004(02)
本文编号:3691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691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