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类纪录片的伦理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7 14:47
大自然对于人类而言,始终有无穷无尽的神秘与神奇有待人类去探知。自然类纪录片作为自诞生之初就受到观众青睐的纪录片类型之一,它既与主流的人文纪录片不同,又与传统意义上以人类社会为主要表现对象的非虚构类纪实影像有所区别。该类型纪录片历经一百多年的探索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特点并由此发展开来,它意味着对人类社会生活与大自然两者之间关系的反省与思考,能够表达人文关怀、传达生态思想,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积极的意义。论文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自然类纪录片的概念进行定义,概括其发展历程和脉络,梳理当今世界范围内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格局与发展特点;并阐述作为纪录片“原罪”的伦理,以及伦理与纪录片之间的联系。第二部分,从拍摄伦理这一角度出发,围绕由“看”的实践所建构的多层关系,对在自然类纪录片创作中所产生的伦理问题进行梳理和评析。首先从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伦理关系建构方面,分析在自然类纪录片中作为创作者的人类所操控的摄影机瞄准非人类的被拍摄主体时所产生的伦理问题。从“真实”、“距离”两个方面:在场、真实再现与伦理,距离、镜中之人与伦理,指出创作者在现实拍摄中应与被摄动物保持距...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及创新点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意义
第一章 自然类纪录片与纪录片的伦理
第一节 自然类纪录片
一.概念界定
二.自然类纪录片的诞生与发展
三.当今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格局
第二节 作为纪录片“原罪”的伦理
一.伦理与道德
二.伦理与纪录片
三.自然类纪录片中的伦理
第二章 拍摄伦理:在场与距离所达成的关系建构
第一节 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伦理关系建构
一.拍摄者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
二.行业监管与行为规范
三.专业知识与技术支持
第二节 在场、真实再现与伦理
一.在场的两难选择
二.拍摄中的真实再现
第三节 距离、镜中之人与伦理
一.“有人类身影”的自然类纪录片
二.“无人类身影”的自然类纪录片
第三章 叙事伦理:形式与内容所共塑的意蕴呈现
第一节 形式伦理:叙事结构、叙事内容与叙事手法
一.叙事结构
二.叙事视角
三.视听语言技巧与叙事手法
第二节 内容伦理:个体伦理与生态伦理
一.自然物之间:个体伦理
二.人与自然之间:生态伦理#44结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国外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以探索频道和国家地理频道为例[J]. 王琬. 采写编. 2017(05)
[2]非洲生态纪录片的叙事伦理[J]. 黄宝富. 当代电影. 2017(10)
[3]中国动物纪录片的戏剧性建构[J]. 张玲玲. 中国电视. 2017(09)
[4]中国自然类纪录片何以突围?——以《自然的力量》为例[J]. 纪君. 北方传媒研究. 2017(04)
[5]浅论自然题材类纪录片的国际传播优势——以央视纪录频道为例[J]. 张梓轩,田源. 中国电视. 2017(05)
[6]“诗意的忏悔”——法国自然生态纪录电影《海洋》全案研究[J]. 史馨. 南方电视学刊. 2016(06)
[7]独立纪录片的伦理问题考量——以徐童“游民”三部曲为例[J]. 刘靖. 新闻研究导刊. 2016(20)
[8]纪录片:在场与伦理道德的紧张[J]. 刘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10)
[9]野生动物纪录片发展进程及现存问题浅析[J]. 何子婵. 新西部(理论版). 2015(11)
[10]科学性与故事性如何并存——对近年来中国自然类纪录片创作的反思与展望[J]. 陈婷. 中国电视. 2015(06)
博士论文
[1]中国当代电影的叙事伦理研究[D]. 苏月奂.山东师范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我国生态题材纪录片在生态意识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 王军.石河子大学 2017
[2]中国自然类纪录片叙事方式转变及叙事策略研究[D]. 刘可心.广州大学 2017
[3]2011年-2016年央视自然生态类纪录片与国家形象塑造研究[D]. 王思萱.河北大学 2017
[4]《美丽中国》对中国自然人文类纪录片创作影响研究[D]. 张萌萌.苏州大学 2017
[5]野生动物纪录片拟人化叙事研究[D]. 岳秀蒙.福建师范大学 2016
[6]BBC野生动物题材纪录片影像叙事探析[D]. 何子婵.西北大学 2015
[7]来自心灵的呼唤—动物题材纪录片研究[D]. 尤元学.河北大学 2015
[8]我国自然地理类纪录片与国家形象塑造研究[D]. 单莹坤.扬州大学 2015
[9]中西自然类纪录片创作与文化差异研究[D]. 刘巧玲.华中农业大学 2014
[10]国内独立纪录片的媒介伦理问题研究[D]. 周旭.湖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92268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及创新点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意义
第一章 自然类纪录片与纪录片的伦理
第一节 自然类纪录片
一.概念界定
二.自然类纪录片的诞生与发展
三.当今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格局
第二节 作为纪录片“原罪”的伦理
一.伦理与道德
二.伦理与纪录片
三.自然类纪录片中的伦理
第二章 拍摄伦理:在场与距离所达成的关系建构
第一节 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伦理关系建构
一.拍摄者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
二.行业监管与行为规范
三.专业知识与技术支持
第二节 在场、真实再现与伦理
一.在场的两难选择
二.拍摄中的真实再现
第三节 距离、镜中之人与伦理
一.“有人类身影”的自然类纪录片
二.“无人类身影”的自然类纪录片
第三章 叙事伦理:形式与内容所共塑的意蕴呈现
第一节 形式伦理:叙事结构、叙事内容与叙事手法
一.叙事结构
二.叙事视角
三.视听语言技巧与叙事手法
第二节 内容伦理:个体伦理与生态伦理
一.自然物之间:个体伦理
二.人与自然之间:生态伦理#44结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国外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以探索频道和国家地理频道为例[J]. 王琬. 采写编. 2017(05)
[2]非洲生态纪录片的叙事伦理[J]. 黄宝富. 当代电影. 2017(10)
[3]中国动物纪录片的戏剧性建构[J]. 张玲玲. 中国电视. 2017(09)
[4]中国自然类纪录片何以突围?——以《自然的力量》为例[J]. 纪君. 北方传媒研究. 2017(04)
[5]浅论自然题材类纪录片的国际传播优势——以央视纪录频道为例[J]. 张梓轩,田源. 中国电视. 2017(05)
[6]“诗意的忏悔”——法国自然生态纪录电影《海洋》全案研究[J]. 史馨. 南方电视学刊. 2016(06)
[7]独立纪录片的伦理问题考量——以徐童“游民”三部曲为例[J]. 刘靖. 新闻研究导刊. 2016(20)
[8]纪录片:在场与伦理道德的紧张[J]. 刘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10)
[9]野生动物纪录片发展进程及现存问题浅析[J]. 何子婵. 新西部(理论版). 2015(11)
[10]科学性与故事性如何并存——对近年来中国自然类纪录片创作的反思与展望[J]. 陈婷. 中国电视. 2015(06)
博士论文
[1]中国当代电影的叙事伦理研究[D]. 苏月奂.山东师范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我国生态题材纪录片在生态意识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 王军.石河子大学 2017
[2]中国自然类纪录片叙事方式转变及叙事策略研究[D]. 刘可心.广州大学 2017
[3]2011年-2016年央视自然生态类纪录片与国家形象塑造研究[D]. 王思萱.河北大学 2017
[4]《美丽中国》对中国自然人文类纪录片创作影响研究[D]. 张萌萌.苏州大学 2017
[5]野生动物纪录片拟人化叙事研究[D]. 岳秀蒙.福建师范大学 2016
[6]BBC野生动物题材纪录片影像叙事探析[D]. 何子婵.西北大学 2015
[7]来自心灵的呼唤—动物题材纪录片研究[D]. 尤元学.河北大学 2015
[8]我国自然地理类纪录片与国家形象塑造研究[D]. 单莹坤.扬州大学 2015
[9]中西自然类纪录片创作与文化差异研究[D]. 刘巧玲.华中农业大学 2014
[10]国内独立纪录片的媒介伦理问题研究[D]. 周旭.湖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92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692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