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为什么最后成了“幽灵”?——齐泽克电影批评的缝合理论及其反思

发布时间:2025-07-21 18:26
   齐泽克承袭拉康的理论思路,重提"缝合",其理论内涵可概括为:首先,针对标准缝合理论的有机整体性,他强调缝合在本体论意义上存在着"终极分裂";其次,针对标准缝合理论的封闭性,齐泽克拆解正/反打镜头、主客观镜头互换、界面与短路,使之呈现开放的状态;再次,"例外"借助缝合体内部的"过度",进入缝合体,填充内部的空洞、缝隙。然而,在其论述中,存在挥之不去的"幽灵"。这是理论预设与电影文本及其观影经验出现巨大的鸿沟所致。以"非理性"的态度,强行"缝合"时时出现的裂缝,使其论述表面完整。齐泽克在电影领域中阐释缝合理论,列举作为"例外"的文本,但另一方面,又无视电影作为一段封闭的叙事体特征,脱离文本的基本事实,严重影响到这个理论的普遍性。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关于“缝合”,齐泽克说了什么?
二、为什么成了幽灵?
三、“例外”能“普遍”吗?
结 语



本文编号:40581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4058194.html

上一篇:影片《德兰》:窥视、凝视与视觉政体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1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