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新时期同性恋电影的叙事及伦理
本文关键词:泰国新时期同性恋电影的叙事及伦理
【摘要】: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泰国电影发展进入所谓新时期,泰国同性恋电影亦突然呈现出“井喷”之势,出现了诸如《暹罗之恋》、《曼谷爱情故事》、《让爱发光》、《致命切割》、《想爱就爱》、《会更好的》和《1448爱在你我之间》等十来部影片。相比较其它类型电影,同性恋电影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且处在较为边缘的地位,无法与主流电影相抗衡。但泰国同性恋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及伦理主题,在支撑着本土电影市场的同时也令国际影坛为之瞩目。具体来说,泰国新时期的同性恋电影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对同性之爱的隐晦表达。在影片中,同性恋话语是极其微弱的,没有过多的暴露性镜头,也没有任何道德上的评价。在影片的最后,主人公们都会按照既有的社会规范做出决定——即放弃同性之爱,代表作有《暹罗之恋》、《让爱发光》等;第二种,对同性之爱的人道观照。在这一类型的影片中,同性恋话语骤然增多,大部分作品直接以同性恋作为主题或是重要情节。但由于同性恋毕竟是一种不能为世人普遍接受的难言之爱,影片多以悲剧结局,由此表达出对以人为本的强调,而更多的则是给予主人公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代表作有《曼谷爱情故事》、《致命切割》等;第三种,对同性之爱的温情宽容。在影片中,同性恋已然演变为一种“时尚元素”,主人公们敢于表达自己异于常人的性取向,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进而向传统的婚恋观发出挑战。此类影片多以喜剧结束,从而传达出对同性恋某种程度上的宽容和接纳,代表作品有《想爱就爱》、《会更好的》等。此三种电影,既在共时性上构成了泰国同性恋电影的美学类型,也在历时性上隐含着泰国同性恋电影发展的基本演进逻辑。
【关键词】:同性恋 泰国同性恋电影 叙事风格 叙事伦理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3
- 第一章 同性之爱的隐晦表达13-24
- 1.1 同性恋话语的微弱13-17
- 1.2 常态化的叙述模式17-20
- 1.3 同性之爱的放弃20-24
- 第二章 同性之爱的人道关照24-33
- 2.1 同性恋的情节构建24-27
- 2.2 难言之隐的悲剧27-30
- 2.3 深切的人道同情30-33
- 第三章 同性之爱的温情宽容33-43
- 3.1 同性话语的公开化和时尚化33-36
- 3.2 向传统婚恋观的挑战36-39
- 3.3 温情的包容与接纳39-43
- 结语43-45
- 参考文献45-49
- 致谢49-51
- 附录A: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姆斯·费伦;唐伟胜;;“伦理转向”与修辞叙事伦理[J];叙事(中国版);2010年00期
2 史锦秀;刘娇;;叙事伦理再批判:坚守社会道德[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3 伍茂国;;伦理转向语境中的叙事伦理[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谢有顺;;为破败的生活作证——陈希我小说的叙事伦理[J];小说评论;2006年01期
5 谢有顺;;对人心世界的警觉——《尴尬风流》及其叙事伦理[J];小说评论;2006年03期
6 张劲松;;电影《色·戒》中的叙事伦理分析[J];电影评介;2008年24期
7 梁艳芳;;守护人心温暖的品质——蒋韵《心爱的树》的叙事伦理意义[J];名作欣赏;2008年24期
8 杨红旗;;叙事伦理与文艺学的知识生成[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6期
9 张冬;李小倩;;《城与市》的叙事伦理[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唐伟胜;;叙事伦理:故事、话语与阅读[J];叙事(中国版);2010年0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傅强;以情感为主线的叙事伦理[N];文艺报;2011年
2 吴玉杰;新世纪中短篇小说的叙事伦理[N];光明日报;2008年
3 耿立;深入精神的内部[N];文艺报;2006年
4 刘起林;“戏说历史”的叙事偏差[N];人民日报;2009年
5 张光芒;人品不好=运气不好?[N];中国艺术报;2012年
6 王本朝 肖太云;物质时代的情感救赎[N];文学报;2013年
7 张友文;祛除暴力美学 守住伦理底线[N];文艺报;2014年
8 张清华;如何构筑民族记忆[N];文艺报;2011年
9 龚举善;消费时代报告文学的叙事伦理[N];文艺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谢有顺;中国小说叙事伦理的现代转向[D];复旦大学;2010年
2 曹金合;叙事形式的伦理意味[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梁艳芳;创伤记忆:自述、代述与混合叙述[D];上海大学;2009年
4 杨庆东;自由意志的追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小说与电影及其叙事伦理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罗萍萍;泰国新时期同性恋电影的叙事及伦理[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焦晓燕;叙事伦理批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欣;叙事伦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5 段梦琪;《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伦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刘滢;当代文学中的两种女性叙事伦理形态[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静;刘小枫叙事伦理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春玉;东西小说的叙事伦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侯芳;方方小说的叙事伦理与道德重建[D];西南大学;2007年
10 曹刚;李锐“吕梁山系列”小说的叙事伦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55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555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