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战国与古希腊雕塑的当代审美启示

发布时间:2017-10-11 18:55

  本文关键词:战国与古希腊雕塑的当代审美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古希腊 雕塑艺术 审美启示 战国时代 古典时期 亚里士多德 轴心时代 语言特征 毕达哥拉斯 形体语言


【摘要】:正战国时代(BC476~BC220)与古希腊时期(BC490~BC300)是"轴心时代"中西方雕塑的形成期。战国雕塑突破了前代艺术神秘、威严的桎梏,使作为依附功能的装饰雕塑逐渐过渡到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雕塑。无论是空间处理、材料选择,还是形体语言皆显示出较明确的雕塑语言特征;古希腊雕塑经过两百多年的努力,在超越古埃及艺术上取得惊人成就,尤其是古典时期以具体形象与理想化结合,创造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古希腊 雕塑艺术 审美启示 战国时代 古典时期 亚里士多德 轴心时代 语言特征 毕达哥拉斯 形体语言
【分类号】:J305
【正文快照】: 战国时代(B C476~B C220)与古希腊时期(BC490~BC300)是“轴心时代”中西方雕塑的形成期。战国雕塑突破了前代艺术神秘、威严的桎梏,使作为依附功能的装饰雕塑逐渐过渡到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雕塑。无论是空间处理、材料选择,还是形体语言皆显示出较明确的雕塑语言特征;古希腊雕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兵;论陶渊明的人格美[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夏娃,丁鹏华;论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特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3 余洁平;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建立——论贺麟的道德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王念东;气韵与文气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朱万曙;真圆亮俗——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美学特色[J];安徽新戏;1996年04期

6 王列生;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董学文;文学的接受与审美乌托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8 仇春霖;理性的呼唤——兼论德育的本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9 裔昭印;希腊化时代的妇女与东西文化交流[J];北方论丛;1999年06期

10 张学松;从意象建构看建安与盛唐风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玉东;;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编辑的审美意识[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周可真;;生活论——哲学的后现代形态[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金松姬;;张衡赋与庄子的自适思想[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4 李应龙;;文化美学视野与中西方古典美学批判[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5 贾京生;;解析中西方色彩的文化观[A];当代亚洲色彩应用:第四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刘建立;;试论自然观的人学基础[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陈根;;产品本土化设计在企业品牌建设中的应用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周武忠;理想家园[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3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闫月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的进程[D];暨南大学;2002年

6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李敏秀;中西家具文化比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8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郝文杰;石涛画学与海德格尔艺术哲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10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黄亚卓;陆机诗歌美学风格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明;文学作品意义阐释的历史变异性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4 刘洁;神理与诗情——论船山诗学的超越本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5 齐凌云;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6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郑勤砚;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于德清;智与美的协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陈登凯;狂欢——生命之舞[D];西北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晨晨;;秦汉时期中西方雕塑艺术差异及成因[J];文学教育(下);2007年06期

2 刘少为;;像由心生——雕塑艺术造像魅力所在的奥秘[J];艺术市场;2011年08期

3 韩璐;;从艺术史看雕塑语言的符号性[J];雕塑;2005年06期

4 Daum;;力与美 奥林匹亚与雕塑艺术[J];大美术;2007年11期

5 于学勇;;单纯中的崇高和伟大——论古希腊雕塑的艺术魅力[J];艺术百家;2007年S2期

6 潘鹤;;雕塑的主要出路在室外[J];美术学报;1998年01期

7 张晓瑞;;融合·共生——建筑造型的雕塑特征性研究[J];当代艺术;2006年01期

8 王志刚;;“典雅”的美与精神世界的审美愉悦——雕塑艺术漫谈[J];飞天;2003年07期

9 王林;;雕塑的复制与转换[J];雕塑;2009年01期

10 杨美应;;我们要做雕塑复兴的新一代[J];美苑;198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勇;;关于雕塑教育的一点思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刘彦红;王静;王顺辉;;雕塑艺术中的形式问题[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于小平;;后现代情境中的当代中国雕塑[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韩起文;;论“灯光雕塑”[A];海峡两岸第十三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06年

5 陈培一;;“雕塑批评”之我见——试论雕塑艺术批评的标准问题[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向娟;;观念性——中国当代雕塑现象研究[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郭亚男;;现代城市雕塑的色彩空间[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虹;;光雕艺术的联想[A];中国长三角照明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刘伟冬;樊波;;前言:美术史论中的问题意识[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咏梅 高芳;“青城杯”内蒙古第二届雕塑艺术展开展[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2 张亚萌;2007泛雕塑艺术展关注“泛雕塑”概念[N];中国艺术报;2007年

3 朱虹子;2003中国福州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将办[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深圳商报记者 苏海强;文博会留给雕塑艺术想象空间[N];深圳商报;2006年

5 杨雪梅;专家呼吁给中国雕塑家更多机会[N];人民日报;2007年

6 肖敏;让雕塑“站起来”[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记者赖仁琼;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开幕[N];人民日报;2002年

8 孟凡明;第二届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大会落幕[N];吉林日报;2008年

9 特约记者 黄长秋 胡艳玲;现代生态园林雕塑艺术论坛召开[N];中国花卉报;2004年

10 殷双喜;发自内心的创新[N];中国文化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黎日晃(Lai Yat Fong);元代雕塑艺术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刘立彬;民国时期现代雕塑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3 陈艳;共性·个性·女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4 孙璐;与环境共舞的建构[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5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雅丽;论雕塑的材质美[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2 王馨欣;雕塑艺术传播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3 张楠;中国当代雕塑色彩运用探索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威;论佛教雕塑东来以后造像造型的根本变因[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谭红梅;希腊化时期雕塑艺术中的创新与回望[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裴磊;景观雕塑设计及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罗秀华;论雕塑艺术的道性[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8 曾洁;论公共关系视角下城市雕塑艺术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9 田浩;情感与理性[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增强;浅谈雕塑艺术中的“虚”[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014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014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1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