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安徽志诚堂木雕装饰的美学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14 00:21

  本文关键词:安徽志诚堂木雕装饰的美学特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安徽 志诚堂 木雕装饰 美学特征


【摘要】:安徽志诚堂木雕装饰作为古代木雕艺术的代表之作,被广泛运用在建筑物装饰之上,其纹样类型取材自生活常见的人物故事、文字符号及植物花卉,它造型精致、构思精巧、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徽派木雕的美学特征。本文从安徽志诚堂的木雕装饰入手,结合具体的木雕装饰图案,对其志诚堂木雕的基本情况进行细致阐述,对其美学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加深对安徽志诚堂木雕装饰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认知。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艺术设计学院;
【分类号】:J314.2
【正文快照】: 志诚堂被誉为“徽州木雕第一楼”,是位于安徽省黟县卢村的著名徽派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建筑物上的精美木雕装饰更是蜚声中外。志诚堂的木雕装饰取材十分广泛,且造型技艺精湛,把装饰美感与实用功能糅合得十分完美,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此外,志诚堂的木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春燕;徽州古民居雕刻装饰探幽[J];装饰;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海涛;徽州古代民居建筑雕饰艺术及成因的探索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红;;浙西古建筑“三雕”装饰艺术风格探析——以衢州为例[J];包装世界;2013年04期

2 马素英;张振华;;明清徽州建筑雕饰的表现形式与艺术特色探究[J];大舞台;2015年02期

3 乔飞;;徽州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及造型的象征意义[J];山西建筑;2006年01期

4 屈德印;;有意味的形式——浙江省古镇聚落装饰艺术研究[J];美术研究;2006年02期

5 刘程;;论中国古典建筑砖石雕刻的审美文化内涵[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年06期

6 袁哲慧;高玉卓;江滨;;徽州“三雕”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价值[J];美与时代(上);2012年08期

7 冷先平;陈建新;;以传统徽派民居建筑及其装饰为例的建筑媒介可能性研究[J];华中建筑;2013年02期

8 林朝阳;徽州古民居雕刻艺术古为今用探析[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龙社勤;唐琼;;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07期

10 蒋波;;由徽州三雕引发的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静芳;江西徽式民居雕饰艺术特点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刘春景;徽州建筑环境符号的场所语义探源[D];山东大学;2011年

3 乔飞;南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同异性探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4 王海涛;徽州古代民居建筑雕饰艺术及成因的探索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吴敏;徽州民居装饰艺术特征研究及其在现代城市住宅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黄琼;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语言解读与价值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宋博;安徽卢村志诚堂木雕装饰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8 薛黎静;徽州竹雕艺术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梁雪;皖南地区古建筑梁的装饰文化探索与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10 张调亮;徽州民居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继东;从徽州木雕管窥儒家思想对民间美术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汪顶胜;地域文化的沉积物——徽州明清建筑上的木、砖、石三雕[J];东南文化;1991年02期

3 程小武,朱光亚;传承与困惑——徽州三雕调研有感[J];东南文化;2005年02期

4 张炯炯;古徽州雕刻的文化底蕴及艺术特色[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刘森;从徽州明清建筑看徽商利润的转移[J];江淮论坛;1982年06期

6 乔飞;;徽州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及造型的象征意义[J];山西建筑;2006年01期

7 程小武;周佶;;徽州传统建筑砖雕中的灰塑工艺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吴保华;;民间瑰宝 徽州石雕——对清代徽州镂空石雕欣赏[J];收藏界;2008年02期

9 陈望;“牌坊之乡”谈牌坊[J];饰;1999年01期

10 宗华婷;徽州建筑雕刻的工艺特点及其审美价值[J];唐山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静;民间木雕之美[J];东南文化;2002年10期

2 赵苹;非洲木雕[J];西亚非洲;2003年05期

3 高秋福;;非洲木雕一枝花[J];民族论坛;2007年01期

4 黄春岚;;浅谈安义古村民俗与木雕艺术的文化意蕴[J];南方文物;2007年03期

5 刘晓晨;;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木雕文物赏析[J];满族研究;2008年04期

6 尚道;;台湾木雕 中华精神[J];台声;2009年10期

7 陈泰敏;王庆久;吴建伟;马文昆;;玉溪文化博览 通海木雕[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陈杰;;木雕在现代家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林幸民;;浅析苏州红木雕在中国木雕界的杰出地位[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9期

10 曹喜蛙;李怒,

本文编号:1183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183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b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