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佛教造像的世俗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宋代佛教造像的世俗化研究 出处:《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宋代是我国佛教造像艺术继魏晋南北朝、唐朝之后的又一个高峰期,宋代佛教造像以其世俗化的题材、儒道释三教合流的造像仪轨、清新自然的表现技法鲜明地体现出我国佛教造像艺术神性的人性化,神道的世俗化特点,奠定了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Abstract]:The Song Dynasty is the Buddhist art in China and a peak period after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the Tang Dynasty, Buddhist statues in Song Dynasty with its secular themes,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statue rituals, fresh and natural representation reflects the humanization of Chinese Buddhist art of divine and secular character of Shinto. Lay another milepost on Chinese Buddhist art history.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J309.2
【正文快照】: 宋代是我国佛教造像艺术继六朝、唐朝之后的又一个高峰期,自太祖赵匡胤建国之初,就改变了后周的灭佛政策,重修寺庙,广纳僧尼,大造佛像。河北正定县隆兴寺为北宋初年的重要遗构,寺内大悲阁22米高的主尊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金铜像即由太祖诏命铸造。像成前后,赵匡胤曾三度临幸视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荣渠;“现代化”的历史定位与对现代世界发展的再认识[J];历史研究;1994年03期
2 赵玲;对少数民族文化转型的哲学思考[J];学术探索;2004年06期
3 谢生保;从《wR子经变》看佛教艺术中的孝道思想[J];敦煌研究;2001年02期
4 段治文;我国社会结构变化对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的重大影响[J];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06期
5 楚小庆;设计:在科学与人文之间[J];艺术百家;2004年03期
6 杨击;理解霍尔——从媒介功能和新闻真实性的角度看[J];现代传播;2001年03期
7 韩锺恩;直接面对敞开:回到音乐——人文资源何以合理配置[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董溯战;德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分析[J];新疆社科论坛;2003年04期
9 苏力;变法,法治建设及其本土资源[J];中外法学;1995年05期
10 姜飞,冯宪光;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冠军;动态战略成本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2 吴致远;技术的后现代诠释[D];东北大学;2006年
3 江海平;国际习惯法理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戴景平;善恶的人性尺度和社会尺度[D];吉林大学;2007年
5 胡疆锋;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程乃胜;基督教文化与近代西方宪政理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罗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8 蔡剑锋;从抽象个体到现实的个人[D];复旦大学;2006年
9 刘岩;发展与风险[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吴丽娟;环境意识的组织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瞿辉;电子媒介时代的技术悲观主义[D];兰州大学;2007年
2 虞秀凌;福利国家及其理论批评[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汪辉;两宋皇城司制度探析[D];河南大学;2005年
4 娄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国有资本政策变迁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余勇晖;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扬弃及其当代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道胜;论纳税人权益[D];吉林大学;2004年
7 董红启;18—19世纪初俄国农奴农村习惯法[D];吉林大学;2004年
8 张英;奥斯丁小说的女性意识论析[D];吉林大学;2004年
9 杜宁宁;生态伦理学的价值取向[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王铁雄;域外古代土地产权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镛;;诸神之灵:印度古代青铜造像[J];艺术·生活;2003年04期
2 徐振杰;窦志强;;佛教与西方近代美术初传中国之比较[J];新美术;2011年03期
3 何剑仪;;夹~辉煜竦姆⒄瓜肿碵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4 廖明君;汪小洋;;中国本土宗教美术的整体思考与期待——汪小洋教授访谈录[J];民族艺术;2011年02期
5 陈建军;;北齐雕塑艺术特色探析[J];作家;2011年14期
6 姬璐;;顾恺之《女史箴图》考[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7 张炯炯;;试论双林寺彩塑韦驮像的艺术特色[J];中国美术馆;2011年07期
8 郅敏;张伟;沈烈毅;夏天;刘礼宾;尚荣;宋伟光;孟禄新;;关于雕塑与公众关系的一次笔谈[J];美术观察;2011年07期
9 柯秉飞;;雕饰如生——山西长子崇庆寺宋代彩塑的人格化表现[J];美术研究;2011年02期
10 武铭;;宋代佛教雕塑人物造型的本土化[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治立;发掘石刻资源,,铸造文化名片[N];陇东报;2005年
2 李力;石雕造像和造像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3 本报记者 徐晋;久违再见的青州石刻[N];中国文化报;2002年
4 孙振华;当代社会的身体寓言[N];中国文化报;2005年
5 于维范;面对鸿儒[N];长春日报;2010年
6 天马;王翰尊新作 《翰尊拟写佛像艺术》组画完成[N];中国远洋报;2000年
7 谷敏 云冈石窟研究院;浅析云冈石窟的包泥彩塑艺术[N];大同日报;2010年
8 齐怀亮 李兆奎;绚丽多彩的合水古石刻艺术[N];陇东报;2005年
9 周家宥;工艺美术百花仍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10 刘丹安徽宏莲木雕工艺品有限公司;浅议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N];安徽经济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冬梅;造像的法度与创造力[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羽翔;龙门北魏造像题记书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植屹;观世音菩萨服饰汉化个案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08年
2 赵瑞娟;世俗化的宋代佛像雕刻[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樊珂;四川地区毗沙门天王造像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罗玲;唐代四川佛教造像中的“菩萨装佛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刘成;四川唐代天龙八部造像图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赵敏;敦煌莫高窟菩萨披帛及隋唐五代世俗女性披帛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7 吴鹏;现状之美[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8 程佳德;双林寺彩塑艺术特征和历史文化意义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9 王威;论佛教雕塑东来以后造像造型的根本变因[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智;中西佛陀和基督盛期造像的图像学释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42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342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