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因型造势、随势塑形——善化寺二十四诸天彩塑造型艺术特点

发布时间:2018-01-26 01:13

  本文关键词: 善化寺彩塑 因型造势 随势塑形 工匠 出处:《美术研究》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从彩塑程式化的塑造技法特点入手,并结合二十四诸天塑像类型化的形象设计,进而分析彩塑的艺术特点。传统彩塑的形体动势和衣纹处理都暗含着表现一个主题,因型造势、随势塑形是彩塑技法的核心内容和精髓,也是解读彩塑艺术的钥匙。本文对二十四诸天彩塑技法和艺术特色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这种彩塑的解读方式也是彩塑研究的新尝试。
[Abstract]: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stylized molding techniques of color sculptures and combines with the image design of the 24 statues of the heavens. And then analyze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color sculptures. The traditional color sculptures of the body motility and the treatment of clothing patterns are implied to show a theme, because of the type of momentum, with the trend of the shape is the core content and essence of the color sculpture technique. It is also the key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color sculpture art. This paper makes a concret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techniques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color sculptures in 24, which is also a new attempt in the study of color sculptures.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J315
【正文快照】: 位于山西大同的善化寺大雄宝殿建于辽代,金代重修,大殿内现存塑像一铺,主尊为五方佛,弟子阿难、迦叶及胁侍菩萨端立莲台之上,大殿内东西两侧神台上有二十四诸天护法,金代塑造,经历代重装、重塑。关于塑像维修有碑刻记载的有三次:金代一次,明代一次,清代大修过一次。通过这些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华渊;笔底波澜呈异彩 华夏精神启新章——秦牧散文的艺术品味[J];职大学报;1997年01期

2 张春梅;;“四杰”七言歌行艺术特点分析——以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和骆宾王的《帝京篇》为例[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1期

3 李艳艳;;浅析鲜于必仁散曲的艺术特点[J];阅读与写作;2008年11期

4 吴甸起;洗炼蕴藉 意深境远——读茅盾《<草原上的小路>序》[J];名作欣赏;1984年05期

5 康洪兴;谈杨利民剧作的艺术特点[J];剧本;1989年10期

6 高国藩;;略论谢g诗的艺术特点[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7 林知;;形式大于内容——读《十五年前的那个凝视》[J];阅读与写作;2001年04期

8 曾景祥;论白描的艺术特点[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马刚,尹立峰;魏晋时期河西墓室彩绘砖画的艺术特点[J];敦煌研究;2005年03期

10 李芳;李景新;;苏轼前后《赤壁赋》艺术特点共性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焕欣;;在陶行知先生塑像前[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2 孙静波;;论海岩影视剧的艺术特点[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徐鹤苹;;闽剧的渊源和艺术特点[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4 王评章;;《沧海争流》的艺术特点及其对史剧创作的突破[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5 王志惠;;英语广告语言艺术特点的观察与分析[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王征;;库木吐拉GK20窟和北凉北魏早期佛教造像的比较[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李伯重;;略论唐代的“日绢三尺”[A];唐史论丛(第二辑)[C];1987年

8 沈志维;;实话实说古建筑与它的三大支点——专业工作者、工匠群体与仿古建筑[A];中国营造学社建社80周年纪念活动暨营造技术的保护与更新学术论坛会刊[C];2009年

9 徐晓卉;;宋代以前“博士”流变考释[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王文颖;;参观鲁迅纪念馆有感[A];茶香铺就成长路——小茶人十周年纪念册[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张刃;退休“大工匠”的技能与精神应传承下去[N];工人日报;2007年

2 刘逢美 唐汉清 刘长贵;宁远两百工匠上山下乡忙修理[N];永州日报;2007年

3 谢建军;赣州:实施“农村个体建筑工匠培训教育工程”[N];中华建筑报;2007年

4 云菲;国际版画展实现“艺术家与工匠的双重梦想”[N];中国艺术报;2009年

5 记者 姜明邋通讯员 刘桂凤;天津开展“津门大工匠实践行”活动[N];工人日报;2007年

6 记者 和光亚;全国“大工匠”将来昆传艺[N];云南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刘盈蓉 通讯员 徐美玉;毛泽东塑像地方标准在韶山发布[N];湘潭日报;2010年

8 余同元;传统工匠的现代转型[N];光明日报;2005年

9 陈新华;质疑教师“型态”转换说[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王晓欣;炎黄二帝塑像内部今年建展馆[N];河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昊;古埃及拉美西斯时代麦地那工匠村经济管理文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臧丽娜;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伏漫戈;“二拍”人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莫武;由工匠之“艺”到文人之“艺”[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5 孙志虹;净土与涅i肹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6 王海艳;杜尚的“虚薄”[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7 天梨;葛尔乐朝克图及其小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张乐;《鸟毛立女屏风》与中日美术的关联性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3年

9 尚永琪;3-6世纪佛教传播背景下的北方社会群体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高纪洋;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芝璐;鞭打感情,从那儿敲出智慧[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祁君;论舒伯特歌曲创作的艺术特点[D];河北大学;2004年

3 毕丽君;郑廷玉的杂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荣桓;论《最蓝的眼睛》中的艺术特点[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英彩;中国编结艺术工艺与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杨丽丽;云南剑川白族木雕的工艺及其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7 岳李;20世纪中国艺术歌曲发展轨迹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易巧丽;论格什温歌剧《波基与贝丝》的艺术特点[D];西南大学;2007年

9 刘子芳;唐代寓言赋的艺术特色及地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徐斌;曲阜孔庙的建筑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64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464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5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