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浅析惠山彩塑服饰中的民俗心理

发布时间:2018-01-26 01:46

  本文关键词: 民俗心理 民众心理 审美习惯 艺术形象 服饰色彩 市民阶层 心理积淀 吉祥图案 吉祥喜庆 海棠红  出处:《美术观察》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在《民俗学概论》一书中,英国学者班尼女士对民族做了如下的定义:"民俗学是一个概括的名词。其内容包括传统的信仰、习惯、故事、歌谣、俚语等流行于文化较低的民族或保留于文明民族中的无学问阶级里的东西。简言之,‘民俗'包括民众心理方面的事物,与工艺上的技术无关。"不同民族间存在的差异化的民俗基因,造就了各民族迥异的民族性格和特殊的审美习惯,也为创造灿烂夺目的文艺之花和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提供了可能。一、惠山彩塑概况彩塑这项民间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民间也被人们称作"泥人"。彩塑发展
[Abstract]:In an introduction to folklore, Ms. Benny, an English scholar, defines nationality as follows: "folklore is a general noun. Its contents include traditional beliefs, habits, stories, and ballads." Something, such as slang, that is popular in a lower cultural nation or an unlearned class retained in a civilized nation. In short, 'folklore' includes the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the populace.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technology of craft. "the different folklore genes exist among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which bring up different national characters and special aesthetic habit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It also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creation of brilliant flowers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a variety of artistic images. 1. Huishan color sculpture overview this folk art has a long history in our country. In the folk also known as "clay man". Color sculptur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河北科技大学;
【分类号】:J305
【正文快照】: 在《民俗学概论》一书中,英国学者班尼 开眼界:“大红”“桃红”“海棠红”“石榴女士对民族做了如下的定义:‘‘民俗学是-个红”“银红”‘冰红”“靠红”等,不胜枚举》概括的名词。其内容包括传统的信仰、习惯、,惠山彩塑作为民间艺术,其色彩大多与故事、歌谣、俚语等流行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朝晖;;民俗意象的创新与民俗心理结构[J];美与时代;2006年11期

2 吴琦;;晚明至清的社会风尚与民俗心理机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6期

3 毛毳;古代乳名禁忌和民俗心理[J];文艺研究;1993年02期

4 韩雷;试论《围城》的民俗心理冲突[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章军华;;孟戏的民俗心理沉淀与嬗变——以江西广昌甘竹刘家、曾家村族《孟姜女》戏曲为例[J];艺术百家;2007年03期

6 李笑野;徐祝林;;试述上古发俗[J];锦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7 崔冠华;;从“祭灶”谈功利性民俗心理[J];语文学刊;2006年20期

8 李玲珑;论元代四大悲剧中的民俗心理特点[J];青海民族研究;2005年04期

9 朱小田;;民初民俗再社会化论[J];民俗研究;1993年01期

10 胡丽娜;;民俗心理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多梦”特色[J];中华戏曲;2010年02期



本文编号:1464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464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c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