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淮阳泥泥狗数字化保护及其文化资源创新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3 19:01
【摘要】:淮阳泥泥狗是从伏羲时代就流传下来的泥塑艺术品,其承载了深厚的伏羲文化内涵,是伏羲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泥泥狗作为人祖伏羲庙会上独有的民间文化形态,是历代的民间艺人传承下来的心血,从古至今、经历了千载,其文化深厚、广博,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俗观念的转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淮阳泥泥狗正面临着严峻的消亡危机,因此,对泥泥狗进行保护和开发是目前迫在眉睫之事。本文从民间传统手工艺保护和开发的角度出发,研究淮阳泥泥狗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视为一种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分析,同时运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艺术相联合的手段,对泥泥狗文化资源进行数字采集和整理,进而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平台,使“在地资源”转化为“在线资源”,根据数据库整理的数字资源进行创新设计,重新诠释淮阳泥泥狗文化,创造其经济价值,使其真正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1)介绍淮阳泥泥狗与伏羲太昊陵、当地民俗活动的关系,并分析泥泥狗文化资源内容,将其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进行详细整理,同时研究泥泥狗文化资源优势并对其价值进行分析,以此来说明对泥泥狗进行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基于信息空间理论和本体论,研究泥泥狗在信息空间下的数字化特征,根据其特征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泥泥狗文化资源的采集、处理和加工,然后对泥泥狗数字化资源知识进行组织,为文化资源数据库平台的建立提供基础准备。(3)利用采集的泥泥狗数字资源,进行泥泥狗文化资源数据库平台的构建,研究其平台建设的功能、结构以及平台的界面设计,促进泥泥狗文化的共享和传播。(4)以泥泥狗文化资源数据库平台的资源为素材,结合时代的需求,分别从“纹饰”、“材质”、“意象”三个方面入手,设计具有泥泥狗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提高文创设计的理念性及实践性,增进泥泥狗传统手工艺文化与设计产业的融合。通过对泥泥狗数字化保护研究,建立资源数据库平台对其进行展示与传播,使泥泥狗可以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一种文化潮流,这为泥泥狗提供了新的保护和发展的空间。同时将泥泥狗文化资源嫁接到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进行创新设计,展现其“文化自信”,使其文化价值得到变现,创造经济价值,促进泥泥狗的发展。
【图文】:

来源,硕士学位论文,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来源:笔者自制)

泥泥狗,来源,伏羲,女娲


7图 2-1 不同造型的泥泥狗(来源:笔者拍摄)Fig. 2-1 Different shapes of Clay Dogs谈到泥泥狗的来源,需要从伏羲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说起:伏羲生活的时代人口,有一天天塌了,,洪水从天漫延,伏羲和女娲兄妹幸因由白龟相救幸免于难,当时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311.13;J31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国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后一块净土[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02期

2 李翠琳;;樱花文化在日本国民生活中的渗透研究[J];商业故事;2016年29期

3 陈美红;;忆与译的轮回:中国当代女性书写与英语(文化)翻译现象[J];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17年01期

4 顾晓鸣;;论文化发展的未来趋势[J];未来与发展;1987年01期

5 谢伟民;悲剧?喜剧?悲喜剧?——重读《阿Q正传》[J];鲁迅研究动态;1989年08期

6 胡明;“五四”文化精神的迷失与复归——七十年文艺谈[J];文艺争鸣;1989年04期

7 杨璐;;辟邪——南京独有的文化象征[J];江苏政协;2007年07期

8 罗云;钟璞;;论民族建筑观念物化的文化象征与隐喻[J];美与时代(上);2015年04期

9 季克良;;人文着生活 健康着享受[J];国际人才交流;2008年01期

10 何青;;来自莲花瓣间的声响——试论佛教对莲花文化的影响[J];教育探究;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何丹;;“小城镇世界”书写——现代文化视阈下的审美选择[A];荆楚学术2017年第7期(总第十五期)[C];2017年

2 何丹;;“小城镇世界”书写——现代文化视阈下的审美选择[A];荆楚学术2017年第8-9期[C];2017年

3 王钊;储丽红;于翠;袁素霞;明军;刘春;;中国萱草文化探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2[C];2012年

4 田蕴;王真;;现代技术发展下的非遗文化继承与传播[A];2017年山东社科论坛--首届“传统建筑与非遗传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5 齐园;;历史寓言与文化象征——移民三雄后殖民创作中的“历史”主题[A];东方丛刊(2006年第2辑 总第五十六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戴波 刘林杰;深圳光明新区:阔步前行,建设文化小康[N];中国文化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何光锐;海峡影城:黄金商圈里的“文化旗舰”[N];福建日报;2009年

3 张瑞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感性的文化象征:神话中的动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民盟北京市委会干部 吴雨桐;符号观察:中国网络文化的自我塑造[N];团结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王春楠 乔晓莹;让传统文化盛开时代花朵[N];广西日报;2018年

6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研究员 杨生平;文化中国:文化强国的价值坐标[N];中国青年报;2014年

7 孟黎;京城建筑:时代的文化象征[N];金融时报;2007年

8 海南日报记者 杜颖;南溟子海南历史文化的精灵[N];海南日报;2019年

9 牛玉秋;文化载体与文化象征[N];文艺报;2008年

10 部伟滨;石光荣:中国式父亲的文化象征[N];吉林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温龙;祭祀敖包:“场域”的建构—关于“贺西个图”敖包祭祀的观察与思考[D];内蒙古大学;2018年

2 张伯存;中国当代文学和大众文化中的男性气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东晔;从“租界”到“风情区”[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一丹;淮阳泥泥狗数字化保护及其文化资源创新设计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年

2 刘江楠;《龙》韩汉翻译实践报告[D];山东大学;2019年

3 李坤元;明清“^ ^(”的考释及其文化内涵[D];江南大学;2018年

4 叶姝槿;中国人对人的感知评价的“植物化”倾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5 吴迪;关公文化在培育公民层面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挖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8年

6 李e

本文编号:2647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647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f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