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从当代雕塑创作的角度体味“绘事后素”的当代涵义

发布时间:2017-04-03 07:00

  本文关键词:从当代雕塑创作的角度体味“绘事后素”的当代涵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以孔子“绘事后素”言论为论题,讨论当代雕塑的审美观、方法论和艺术修养、艺术人格等问题,从自身的体味和感受出发,反思、挖掘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对当代艺术的启示意义。希望藉此梳理自己的艺术观,并以此自勉。本文正文分三部分 一、“绘事后素”的来源和历史上主要的两种释义(郑玄与朱熹的解释)及本文所要探讨的“绘事后素”的涵义(美学上的延伸义)。 二、“绘事后素”在审美上的启示 1、“绘事后素”是一种高度“素”在这里可指简练、凝练,是经过艺术提炼之后升华的“素”,是一种大雅、大气,是以少胜多,达到“素以为炫兮”。(列举霍去病墓雕刻、梁楷泼墨仙人、当代雕塑家朱铭、隋建国等作品等)。 2、“绘事后素”亦包含“文”与“质”的高度统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只有达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和谐晖映,才能拥有审美上的高度。(引用《文心雕龙》之赋篇论述) 3、“绘事后素”的最高追求是作品中精神性的完美表达从中国古代艺术作品强调精神性传达的特点说明中国当代雕塑作品精神性的重要所在。 三、“绘事后素”对当代雕塑家的要求和启示 1、思辩能力和精神自觉成为当代雕塑家必备的素质 2、达到“绘事后素”的过程是一个“即雕即琢、复归于朴”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领悟的修养过程,更是一个不断经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3、“绘事后素”对当代雕塑家在艺术人格上的要求
【关键词】:当代雕塑 绘事后素 素以为绚 审美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3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
  • 一、关于"绘事后素"7-9
  • <一> "绘事后素"的来源7-8
  • <二>、历史上主要的两种释义8-9
  • 二、"绘事后素"在审美上的启示9-20
  • <一> "绘事后素"是一种高度9-14
  • <二> "绘事后素"亦包含"文"与"质"的高度统一。14-16
  • <三> "绘事后素"的最高追求是作品中精神性的完美表达16-20
  • 三、"绘事后素"对当代雕塑家的要求和启示20-27
  • <一> 思辩能力和精神自觉成为当代雕塑家必备的素质21-22
  • <二> 达到"绘事后素"的过程是一个"即雕即琢、复归于朴"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领悟的修养过程,更是一个不断经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22-24
  • <三> "绘事后素"对当代雕塑家在艺术人格上的要求24-27
  • 四、结束语27-28
  • 参考书目28-29
  • 致谢2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建平;;当代书画如何投资(上)[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1年07期

2 陈晓娟;杨贤宗;;“绘事后素”辨义[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白雪;;论当代国家文化安全问题[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周秋叶;;当代舞蹈产业发展之我见[J];大舞台;2011年06期

5 于兰艳;;中国当代民族民间美术理论研究趋势[J];美与时代(中);2011年08期

6 孟京辉;;当代小剧场戏剧漫谈[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曾颖;罗高生;;浅谈宋代院体花鸟画与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比对[J];美术大观;2011年07期

8 冉博文;王文影;;浅谈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途径[J];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9 高立雄;;浅析当代舞蹈作品的社会意义与功能价值[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10 张维青;;当代艺术与生活关系新探[J];齐鲁艺苑;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当代日本报告》近日出版[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2 ;当代海南论坛[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3 高旭东;;近代、现代、当代:文学与历史的复杂变奏[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郝伟锋;;试论琼崖革命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A];旗帜飘扬——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人物研究论文选[C];2010年

5 江畅;;幸福、和谐、智慧与优雅:当代幸福主义的视野[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王旭东;;方兴未艾的中国音乐治疗学[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吕周聚;;现代文学经典与当代人文教育[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8 黄京鸿;;当代地理学与地理课程教学视野中的《世界自然地理》课程改革[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东城区当代北京史研究会召开三届四次理事会[A];当代北京研究(2011年第2期)[C];2011年

10 郑一省;;试析当代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问题[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桂玲;2008年度“当代作家评论奖”获奖篇目揭晓[N];文艺报;2009年

2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何鹄志;研究当代西方思想史的力作[N];湖北日报;2011年

3 王玉周;面向当代现实问题的“深呼吸”[N];光明日报;2011年

4 中国美术学院 连冕;必要的“消毒”:历史与当代[N];美术报;2011年

5 胡军;《当代作家评论》庆祝创刊25周年[N];文艺报;2008年

6 史编;《彪炳史册六十年·当代江西》即将面世[N];江西日报;2009年

7 本报通讯员 张继良;诵读先贤经典 塑造当代君子[N];济宁日报;2011年

8 杨朝竹;“当代保尔”朱彦夫[N];中国老年报;2000年

9 原琳 米丽珊;当代名家瓷崭露头角[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宋永进;当代画家如何实现社会价值[N];美术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翔;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观念与形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2 苏喜庆;当代关中文学场的生成与建构探源[D];西北大学;2012年

3 张陈;我国当代学位制度的传统与变革[D];西南大学;2011年

4 巫晓燕;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朱奚红;当代城市管理及其哲学理念[D];苏州大学;2005年

6 韩颖琦;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红色经典”化[D];苏州大学;2008年

7 丁玉龙;当代蒙古语诗歌综合研究(1947年-1978年)[D];内蒙古大学;2004年

8 柯凡;昆曲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9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徐晨阳;“意”与“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卫;从当代雕塑创作的角度体味“绘事后素”的当代涵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2 江鸿;当代青年白领消费生活方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莹;当代景德镇日用瓷发展之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4 饶建华;当代“流行书风”现象下的非书法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宋庆莲;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区域特征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滕美芳;当代纪念性建筑的多元化创作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张侠;当代美国黑人参政状况分析(1970-2000年)[D];苏州大学;2005年

8 王秋准;当代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观[D];聊城大学;2009年

9 裴培;当代城市社区音乐文化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10 王晶;中国国际私法发展史及对当代的启示[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从当代雕塑创作的角度体味“绘事后素”的当代涵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3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83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6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