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凤翔泥塑文化产业探索
发布时间:2017-04-05 23:09
本文关键词:陕西凤翔泥塑文化产业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文化产业是出售文化、信息、智慧的经济活动,商品的经济价值源自他们的文化价值。本雅明认为艺术和技术的进步将为民主和解放提供机会,艺术品的复制可以把艺术从宗教仪式的古老传统中解放出来。民俗艺术品作为民俗的载体,它的开发对当地的财政、就业都有很大的贡献。除了经济影响之外,开发也是社会现象,开发者和当地居民在生活方式、民族习俗、思想观念上互相影响。传统的民间艺术品融入现代生活的尝试越来越多,但有的被抽离了文化与艺术的内涵,只剩下肤浅的商业目的和拙劣的操作手段,使得民间艺术也随之一并走向庸俗化。因此,民间艺术品与现代的融合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不可避免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是大家都不能回避的一个现实。文化的生产领域与拓展空间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放射状态,从生产方式、运作方式到产品样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包容性与多变性。文化产业的消费与影响也是全球性的,借助强大的全球化媒介网络,传播速度极快。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就与文化产业取得了直接的联系。 从总体来说,文化产业多集中在城市、在东部地区,农村与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即使是东部的城市,文化产业要在短期内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也是比较困难的。对于农村而言,这种不平衡更显著。很多地区借助旅游为契机,发展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更多的文化产品只是部分的商业化,并没有形成产业。本论文试图运用民族学、人类学、文化产业的相关理论。选择陕西凤翔地区的民俗工艺品的开发为调查地,在对当地产业情况和工艺品开发流程、产业化组织的调查基础上,探寻文化产业与民间艺术之间的关系;文化产业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以及这两者之间的转化;文化产业具体的产业化操作问题。总结该地区的产业运作经验、模式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民俗艺术品的文化产业开发中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思考。 整篇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导论:介绍写作缘起,有关凤翔泥塑的研究现状和本文涉及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介绍凤翔泥塑存在的背景及它的生产现状。 第二章:凤翔泥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地区文化产业的启不。 第三章:凤翔泥塑文化产业的资本与运作,主要阐述了民俗艺术品是如何转化成为文化资本的。 第四章:阐述如何提升凤翔地区文化产业。 总结:总结全文
【关键词】:凤翔泥塑 文化产业 文化资本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314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导论8-20
- 第一节 我与凤翔泥塑产业之缘8-11
- 一、研究凤翔泥塑产业的缘起8-9
- 二、研究凤翔泥塑产业的意义9-11
- 第二节 有关凤翔泥塑的研究现状11-14
- 一、陕西民间艺术品和文化产业的结合研究11-12
- 二、陕西文化产业研究现状及其评述12-13
- 三、凤翔泥塑的研究状态13-14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理论和研究方法14-20
- 一、学科理论视角14-17
- 二、研究方法17-20
- 第一章 环境、现状与文化生产:凤翔泥塑存在背景及生产20-34
- 第一节 凤翔地区手工艺产业存在的背景20-22
- 一、凤翔县地理状况20-21
- 二、凤翔县历史文化背景21-22
- 第二节 凤翔民间艺术品产业的发展状况22-27
- 一、凤翔泥塑产业的生产22-25
- 二、凤翔泥塑的艺术特色25-27
- 第三节 凤翔泥塑的生产、经营和产业组织方式27-34
- 一、泥塑的生产队伍27-31
- 二、泥塑的经营和产业组织方式31-34
- 第二章 凤翔泥塑存在的现状及对地区文化产业的启示34-40
- 第一节 凤翔泥塑产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34-37
- 一、制作工艺的缺陷34
- 二、产业组织方式单一34-35
- 三、产品的创新意识不足35-36
- 四、艺人思想陈旧,市场不规范36
- 五、宏观调控不到位,发展面临隐忧36-37
- 第二节 泥塑产业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启示37-40
- 一、保护文化遗产,良性开发文化资源37-38
- 二、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38
- 三、形成有品牌作支撑的主导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化38-40
- 第三章 资本与运作:民俗艺术品民间艺术品的文化资本40-45
- 第一节 凤翔地区泥塑艺术品的文化资本40-43
- 一、国家场域和与泥塑文化再生产41
- 二、泥塑生产场域中的资本转化和文化再生产41-43
- 第二节 民间艺术品是文化产业重要的文化资本43-45
- 第四章 产业和提升:凤翔地区民间艺术品的产业化探索45-51
- 第一节 产业的组织模式——公司加农户46-47
- 第二节 产品的营销理念——品牌加创新47-48
- 第三节 产业的渗透方式——形象专利的有偿转让48-49
- 第四节 产业的整合思路——民俗艺术品民间艺术品式旅游49-51
- 总结51-52
- 参考文献52-55
- 后记55-56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6-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德利;仵军智;;关中西部泥塑艺术保护与产业开发的调查[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张来芳;民俗文化产业化的构想[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3 荣跃明;超越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05期
4 刘魁立;张英敏;;悖论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今日民族;2006年09期
5 李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的文化资本[J];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6 金元浦;创意产业的全球勃兴[J];社会观察;2005年02期
7 李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产业化经营探索[J];商业时代;2008年24期
8 章超;;开放而理性:创意产业在中国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李昕;;符号消费—文化资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8期
10 伍琼华;云南少数民族妇女手工艺品市场化策略[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本文关键词:陕西凤翔泥塑文化产业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87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