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玉器中“结”饰的传承及文化意义
发布时间:2017-04-26 05:08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玉器中“结”饰的传承及文化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玉文化的璀璨经久不衰,打动着中华文明更甚者打动着世界文明,这促使我们对发掘这些历史遗迹中的奥秘有了更为强大的动力。随中国现代化脚步腾飞,我国的首饰行业也迅猛发展,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首饰及首饰设计也颇受人们的追捧与喜爱。这让利用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玉器文化的设计爱好者有了更加强烈的设计动力。 从中国传统玉器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国传统玉器中的“结”饰文化与上古时期的绳结文化关系甚大。在“结”饰起源中绳结是通过打结成为部落间彼此传递信息、表达思维、辅佐记忆的工具,其功能既是“打结记事”。再其追溯玉文化中与“结”饰文化相关的表现形制、纹样,通过资料整理、分析等研究,解读出在我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其在功能、用途、意义等方面的传承发展。对系统的梳理出“结”饰文化的精神实质、文化内涵都有极大作用。 本文主要利用已出土的玉器,在这些玉器中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划分为“系”结、“解”结、“钩”结、“环”结、“合”结、“花鸟”结、“盘长”结的“结”饰研究。在原始社会、先秦时期的“结”饰实用性结更强,,秦汉时期的“结”饰在实用性上大大增加了装饰性,到隋唐时期,“结”饰文化发展表现趋于写意、与佛教、飞天等题材关联,在至宋辽金元时期“结”饰文化的造型结有植物等造型出现,明清时期,可以说“结”饰文化有了传统性、寓意性、象形性,综合的展现了玉器“结”饰文化的特点。 通过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受外来文化影响即是佛教文化,这些内容够揭开人们对宗教、信仰的神秘面纱。在“结”饰文化中佛教的吉祥八宝——盘长即是中国结,是“结”饰文化中最具代表和典型的纹样。那佛教文化的传入再通过我们民族自身的变革与探索,让它逐渐找到了在中国生根发芽的途径与适宜土壤,并逐步实现与中国文化大融合,即有历史传承的意义。 通过相关“结”饰文化内容研究,论文在最后分析了现代首饰设计中运用其特征的饰品,并且个性化首饰设计中寻求对中国传统玉器“结”饰文化的传承、设计都是十分有意义。
【关键词】:玉器 传统文化 “结”饰 首饰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314.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5
- 1.1 课题研究背景10
-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10-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11-13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4 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13-15
- 1.4.1 研究内容13-14
- 1.4.2 研究方法14-15
- 第2章 中国历史中“结”饰文化的起源15-19
- 2.1 “结”饰文化的原始性15-16
- 2.1.1 原始性——巫神之结(伏羲女娲传说)15
- 2.1.2 原始性——捆系打结15-16
- 2.1.3 原始性——打结记事16
- 2.2 “结”饰文化的裙带性16-19
- 第3章 中国传统玉器中“结”饰的演变19-44
- 3.1 原始时期玉器中“结”饰的演变19-22
- 3.1.1 红山文化玉器中“系”结文化19-20
- 3.1.2 良渚文化玉器中“解”结文化20-21
- 3.1.3 良渚文化玉器中“钩”结文化21
- 3.1.4 石家河文化、卑南文化玉器中“合”结文化21-22
- 3.2 夏、商、西周时期玉器中“结”饰的演变22-24
- 3.2.1 商、西周时期玉器中“解”结文化22-23
- 3.2.2 商、西周时期玉器中“钩”结文化23
- 3.2.3 商、西周时期玉器中“环”结文化23-24
- 3.3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中“结”饰的演变24-30
- 3.3.1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中“解”结文化25-26
- 3.3.2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中“钩”结文化26-27
- 3.3.3 战国时期中“环”结文化27-29
- 3.3.4 春秋、战国时期中“合”结文化29-30
- 3.4 秦、汉代时期玉器中“结”饰的演变30-33
- 3.4.1 秦、汉代时期玉器中“解”结文化30-31
- 3.4.2 秦、汉代时期玉器中“钩”结文化31
- 3.4.3 汉代时期玉器中“环”结文化31-32
- 3.4.4 汉代时期玉器中“合”结文化32-33
- 3.5 隋唐时期玉器中“结”饰的演变33-35
- 3.5.1 唐代时期玉器中“钩”结文化33-34
- 3.5.2 唐代时期玉器中“花鸟”结文化34-35
- 3.6 宋辽元金时期玉器中“结”饰的演变35-37
- 3.6.1 宋辽元金时期玉器中“钩”结文化35-36
- 3.6.2 宋辽元金时期玉器中“花鸟”结文化36-37
- 3.7 明清时期玉器中“结”饰的演变37-43
- 3.7.1 明、清时期玉器中“钩”结文化37-39
- 3.7.2 明、清时期玉器中“花”结文化39-40
- 3.7.3 明、清时期玉器中“福禄寿喜结”结文化40
- 3.7.4 明、清时期玉器中“蝴蝶”结文化40-41
- 3.7.5 明、清时期玉器中“盘长、方胜”结文化41-43
- 3.8 小结43-44
- 第4章 中国传统思想和佛教文化对“结”饰文化的影响44-49
- 4.1 中国传统思想“天人合一”观影响44
- 4.2 中国传统思想“和合”观影响44-45
- 4.3 两汉时期佛教文化的发展45-46
- 4.4 隋唐时期佛教文化的发展46
- 4.5 佛教文化影响下产生“结”饰纹样46-48
- 4.5.1 佛家八宝——吉祥八宝47
- 4.5.2 暗八仙纹47-48
- 4.6 小结48-49
- 第5章 中国玉器中“结”饰文化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运用49-57
- 5.1 “结”饰艺术的表现49
- 5.2 “结”饰在首饰艺术中的表现49-53
- 5.2.1 绳结设计49-50
- 5.2.2 环结设计50-51
- 5.2.3 蝴蝶结设计51-52
- 5.2.4 中国结设计52-53
- 5.3 “结”饰元素在首饰设计的个性设计53-56
- 5.4 小结56-57
- 第6章 结论57-59
- 致谢59-60
- 参考文献60-63
- 附录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卫;陈雅;;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方胜纹解读[J];包装学报;2012年01期
2 黄作林;杨悦;;浅论中国结的文化涵义[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王秀彦;结绳技艺在服饰中的应用[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4 李立新;;中国结的历史演变[J];纺织学报;2007年11期
5 刘忠红;;对“盘长结”形态的文化审美阐释[J];美术大观;2008年05期
6 李振球;盘长、结、礼的文化现代观——中国结现象的形态阐释[J];美术研究;2005年03期
7 汪遵国;;良渚文化“玉敛葬”述略[J];文物;1984年02期
8 耿一嫔;;关于中国结的美学思考[J];艺术百家;2008年S1期
9 李娜;;浅谈中国结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07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玉器中“结”饰的传承及文化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7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27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