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象征
发布时间:2017-04-29 14:01
本文关键词:永恒的象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作为建筑物的纪念碑,在艺术史中是一个重要的公共艺术类型。对纪念碑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入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与人文价值传统。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由国家兴建的大型纪念碑,无论从时间、地点、体积、造型、组织以及经济投入等方面,都是新中国艺术史上最为重要的大型公共艺术工程。 对于一个综合了建筑、绘画、雕塑的大型公共艺术工程,论文试图将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社会、文化、艺术等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加以辩证考察,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对其观照分析和比较研究。除了常见的对于作家、作品的研究分析,有关纪念碑的传统文脉、纪念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纪念碑建筑与雕塑的关系、大型公共艺术项目的组织、管理、经济、技术等也成为本文研究的对象。 在论文的第一章中,讨论了纪念碑作为建筑艺术的公共性,从建筑的伦理功能进入到纪念碑对于人类精神生活和民族价值观念与凝聚力的讨论,并且对于论文所采用的艺术史方法论进行了必要的阐述。第二章着重介绍了国内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的现状。第三章从建筑与环境的历史文脉和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角度,回顾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所在的天安门广场的历史与变迁,,由此探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北京城的中心区域的选址与朝向所具有的重要象征意义。在第四章中,有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公共艺术组织管理的考察,成为我们了解当代中国大型公共艺术项目的一般管理模式的历史溯源。第五章至第七章是本篇论文的重点,第五章从建筑的历史与文化角度,探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与中国传统碑碣系统及中国古代建筑的文脉联系,从而试图揭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形设计体现出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所依据的艺术史形式与风格原型。第六章、第七章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美工组的历史演变,然后从绘画、雕塑以及它们与建筑的关系等方面,讨论了其艺术创作的过程、方法及浮雕艺术的风格特点。第八章从经济与技术角度考察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项目管理,提供了有关纪念碑工程的较为详细的基本资料。作为结论,论文的最后一章,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探讨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雕塑所受到的外来艺术的影响,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对新中国纪念性公共艺术的影响,并归纳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若干基本特征,以及它在新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J313.2
【目录】:
- 前言6-7
- 第一章 绪论:纪念碑及其作为建筑艺术的公共性7-13
- 一、 建筑的伦理功能7-8
- 二、 建筑、雕塑作为纪念碑的公共性8-9
- 三、 纪念碑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9-13
- 第二章 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3-16
- 一、 苏联纪念碑建设与研究对于中国的影响13-14
- 二、 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现状14-16
- 第三章 天安门广场的历史、规划与人民英雄纪念碑选址16-33
- 一、 天安门广场的历史与人民英雄纪念碑16-20
- 二、 作为北京中心的天安门广场与人民英雄纪念碑20-22
- 三、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选址与位置22-25
- 四、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题与朝向调整25-33
- 第四章 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公共艺术的组织及管理33-40
- 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前期设计与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33-35
- 二、 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的组织构建35-40
- 第五章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设计与中国传统建筑40-59
- 一、 梁思成、林徽因与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40-43
- 二、 中国古代碑碣溯源43-44
- 三、 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与唐代石碑44-47
- 四、 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与中国建筑中的塔47-50
- 五、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碑形设计的几个原型50-52
- 六、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顶设计与中国传统建筑52-55
- 七、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纹饰设计与中国传统纹饰55-59
- 第六章 人民英雄纪念碑美术工作组的艺术家及创作59-76
- 一、 众说纷纭的美术工作组59-64
- 二、 人民英雄纪念碑美工组的演变64-66
- 三、 美工组的画家和他们的创作66-70
- 四、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中的石工70-76
- 第七章 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艺术研究76-93
- 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艺术风格与浮雕构图76-89
- 二、 纪念碑浮雕及建国初期苏联雕塑对中国雕塑的影响89-93
- 第八章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工程技术概况93-105
- 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与题字93-94
- 二、 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的财务预算和日常生活94-96
- 三、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工程概况96-101
- 四、 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的科学技术问题101-105
- 第九章 人民英雄纪念碑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意义及影响105-115
- 一、 50—60年代中国的纪念碑106-108
- 二、 80年代以来中国的纪念碑108-109
- 三、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三个重要特点109-112
- 四、 结论:新中国公共艺术的里程碑112-115
- 主要参考文献115-117
- 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年表117-123
- 后记123-1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言;评东北地区部分纪念塔建筑的造型艺术[J];建筑学报;1959年01期
2 俞菘;谈谈_k塑界的一些艺术思想问题[J];美术;1958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永恒的象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4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34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