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曲阳佛教造像地域风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13:13
本文关键词:河北曲阳佛教造像地域风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河北曲阳佛教造像在北朝至隋的佛教艺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实地考察,通过对曲阳佛教造像中最具代表的半跏思惟像和双身像的渊源流变、样式风格及信仰形态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曲阳佛教造像的地域风格特征及其时代演变规律,同时对曲阳佛教造像的民间性及其地域风格的形成原因展开了相关论述,,为全面研究曲阳佛教造像及其与其它地区造像间的相互关系奠定了一定基础。
【关键词】:曲阳佛教造像 半跏思惟像 双身像 地域风格 民间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314.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言6-10
- 一、 相关问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6-7
- 二、 取材范围与研究方法7-8
- 三、 论文价值与不足8
- 四、 后期展望8-10
- 第一章 曲阳佛教造像的相关情况10-16
- 第一节 十六国、北朝时期的定州佛教10-11
- 第二节 曲阳佛教造像的出土过程与保存状况11-12
- 第三节 曲阳外围的白石佛像遗存12-16
- 一、 河北地区13
- 二、 山西地区13-14
- 三、 山东地区14-16
- 第二章 曲阳佛教造像材料、题材的特殊性16-22
- 第一节 制作材料16-18
- 第二节 造像题材18-22
- 第三章 曲阳佛教造像中的半跏思惟像22-36
- 第一节 半跏思惟像的典型特征22-23
- 第二节 半跏思惟像溯源23-28
- 一、 犍陀罗的半跏思惟像23-24
- 二、 中国早期的半跏思惟像24-28
- 第三节 曲阳半跏思惟像的艺术风格28-33
- 一、 分类与分期28-32
- 二、 与同期其它地区造像的比较32-33
- 第四节 曲阳半跏思惟像的身份与信仰33-36
- 第四章 曲阳佛教造像中的双身像36-44
- 第一节 双身像溯源36-38
- 一、 经典来源36-37
- 二、 早期遗存37-38
- 第二节 曲阳双身像的风格特征38-41
- 第三节 曲阳双身像的身份与信仰41-44
- 一、 释迦、多宝佛与法华信仰41-42
- 二、 双身菩萨像与观音信仰42-44
- 第五章 曲阳佛教造像的风格演变44-50
- 一、 北魏晚期至东魏前期——“秀骨清像”风格44-45
- 二、 东魏后期——“面短而艳”风格45-46
- 三、 北齐至隋——“平实圆润”风格46-47
- 四、 唐代——“丰圆敦实”风格47-50
- 第六章 对曲阳佛教造像的民间性及其地域风格形成原因的探讨50-58
- 一、 民间性50-52
- 二、 对曲阳佛教造像地域风格形成原因的探讨52-58
- 结语58-60
- 致谢60-62
- 参考文献62-66
- 图片来源66-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泳;论南北朝后期佛像服饰的演变[J];敦煌研究;2002年02期
2 吴荭,魏文斌;甘肃中东部石窟早期经变及佛教故事题材考述[J];敦煌研究;2002年03期
3 李静杰;;青州风格佛教造像的形成与发展[J];敦煌研究;2007年02期
4 八木春生;丁淑君;;龙门石窟北魏后期洞窟小考——以520-530年期间开凿的石窟为中心[J];敦煌研究;2007年02期
5 阮荣春;早期佛教造像的南传系统[J];东南文化;1990年Z1期
6 费泳;“青州模式”造像的源流[J];东南文化;2000年03期
7 张宝玺;《法华经》的翻译与释迦多宝佛造像[J];佛学研究;1994年00期
8 杨伯达;曲阳修德寺出土纪年造象的艺术风格与特征[J];故宫博物院院刊;1960年00期
9 范登;曲阳修德寺遗址石造像出土三十周年有感[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年04期
10 李静杰 ,田军;定州系白石佛像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慧;中原北方早期弥勒造像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2 高蒙;图塔与礼佛[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河北曲阳佛教造像地域风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6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36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