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关中地区抱鼓石造型艺术特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3 01:05

  本文关键词:关中地区抱鼓石造型艺术特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大众居住观念的改变,抱鼓石早已被现代城市居民所淘汰。正因如此,抱鼓石作为曾经民居大门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构件如今已淡出了大众的视野。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与保护,,城市中已很少能够发现抱鼓石的身影。连大部分遗落在乡镇的抱鼓石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日渐毁坏,并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同时也导致了关于抱鼓石的研究至今存在不具体和不深入的缺陷。为了能够发现更具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就要对关中抱鼓石造型上的时间与地域特点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通过对各地抱鼓石进行走访考察并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以及对大批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之后。能够总结出关中地区抱鼓石的具体造型特征,分析出关中抱鼓石的形成原因并且梳理出不同时期关中抱鼓石的造型特点以及各个地区与关中抱鼓石之间的差异。关中地区抱鼓石整体呈现出“上放下收、局部对称”的造型特点。鼓顶狮子造型特征可总结为:“面阔口方、冼练概括、粗中见细”的造型特征。而鼓身上的雕饰多是“虚实相间、居中排布”的构图方式。关中抱鼓石造型艺术手法洒脱而自由承袭古韵遗风。抱鼓石作为建筑群落的一个部分,其特点形成必然来源于本建筑风格与地貌及历史文化背景。同时各地抱鼓石的造型风格也彰显着地域特色。与关中抱鼓石相较,北京地区抱鼓石的造型则对称、稳重并且华丽,而安徽地区抱鼓石则挺拔工整且结构不十分对称,与关中临近的山西地区抱鼓石则更加重细节并且装饰繁复。只有深入地对抱鼓石进行研究才能提升大众对关中抱鼓石造型艺术特色与历史价值的认可,填补关中地区抱鼓石造型特色细部研究的空缺。才能更好的提高人们对遗留关中抱鼓石的保护意识。
【关键词】:抱鼓石 地域性 造型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31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0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7-8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8-9
  •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9-10
  • 第一章:抱鼓石概述10-17
  • 1.1 抱鼓石来历及分类10-12
  • 1.2 抱鼓石规格、功能及象征12-13
  • 1.3 抱鼓石中鼓形的造型由来13-14
  • 1.4:抱鼓石的雕刻技法14-15
  • 1.5:抱鼓石的雕饰题材15-17
  • 第二章:关中地区抱鼓石造型特点17-24
  • 2.1 关中抱鼓石结构造型特点17-20
  • 2.1.1 “上放下收,局部对称”17-18
  • 2.1.2 兽面衔环造型特点18-19
  • 2.1.3 狮子造型特点19-20
  • 2.2 关中抱鼓石的选材特点20-21
  • 2.3 关中抱鼓石雕饰的画面构图特点21-22
  • 2.4 关中抱鼓石的表现手法特点22-24
  • 第三章:关中地区抱鼓石形成原因24-26
  • 3.1 关中人文地理背景对抱鼓石造型的影响24
  • 3.2 关中民居类型对抱鼓石造型的影响24-26
  • 第四章:横纵对比关中抱鼓石26-30
  • 4.1 纵向时间对比26-27
  • 4.2 横向地域对比27-30
  • 4.2.1 关中与北京抱鼓石造型异同27
  • 4.2.2 关中与徽州抱鼓石造型异同27-28
  • 4.2.3 关中与山西抱鼓石造型异同28-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4 闫增峰,刘加平;厚重型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计算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5 李红光;刘宇清;;河南民居中生土建筑的价值和表现(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6 李文芳;;檐外之意[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7 陈牧川;;江西道教建筑文化研究与分析——以江西龙虎山正一道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8 李文芳;;檐之有礼[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9 陈牧川;;开悟的空间——汉传佛教宗教空间研究与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10 张强;雍鹏;;陕南传统民居建造技术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蔡军;李迪迪;;《营造法原》中“窗”的形制与装饰艺术[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6 韩振华;朱学昭;;历史文化名村的新农村建设困境——以浙江省郭洞村为例的考察[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7 冯柯;黄健;;山海关古城内传统民居建筑构成与院落空间的分析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8 范超;朱永春;;闽东乡土建筑中穿斗结构的选型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9 孙永萍;;夏热冬暖地区传统民居的生态技术浅析——以南宁传统民居为例[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兰玲;;摩梭传统聚落研究初探[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赖瑛;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9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s

本文编号:342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42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5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