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潘山庙宇木雕技艺传承及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
本文关键词:闽南潘山庙宇木雕技艺传承及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闽南潘山庙宇木雕是我国三大木雕中的福建木雕的分支之一,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和独特性,主要用于闵台地区庙宇建筑、神像的营造。但由于其表现手法的陈旧,传统手工艺师徒制的传承方式和居高不下的成本,导致它始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存在距离感,甚至面临濒危消亡的境地。本文针对该手工艺的传承和产品开发两方面进行论述。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深入福建晋江艺达木雕厂调研两个月,了解闽南潘山庙宇木雕制作过程、工艺、造型和主题,通过与其他木雕进行横向比较,找到潘山庙宇木雕主要特征,并根据相关企业得以发展的背景和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解决办法。传承研究中探讨的问题包括:如何提高技艺教学过程中的效率以及如何在保证传统技艺、产品原汁原味的情况下,加强它与现代商业的融合。比如在技艺教学中引入现代学徒制、自我决定理论等,产品设计上参考现代木雕艺术品的发展,推广模式上则深入分析观光工厂相关理论和案例,从产品、环境、服务、活动多个角度为闽南潘山木雕找到可借鉴的方向。在产品开发方面,本文首先理清开发和传承保护的关系,提出手工艺传承应借鉴日本的“双轨制”设计理念,针对不同市场进行不同产品的开发,传统产品和现代产品平行发展。然后探讨木雕工艺在机械化、造型语言的现代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结合相关案例并总结经验,在潘山庙宇木雕的旅游纪念品开发中进行应用。
【关键词】:闽南潘山庙宇木雕 手工艺传承 旅游纪念品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31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3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9-13
- 1.2.1 木雕工艺相关研究概况9-10
- 1.2.2 手工艺传承研究概况10-11
- 1.2.3 旅游纪念品相关研究11-13
- 第2章 潘山庙宇木雕历史及现状13-26
- 2.1 中国传统木雕的历史渊源13-14
- 2.2 中国四大名雕简介及特征14-16
- 2.3 建筑木雕发展及潘山庙宇木雕概况16-17
- 2.4 闽南潘山庙宇木雕特征17-22
- 2.4.1 整体风格对比——闽南庙宇建筑独特的装饰风格17-19
- 2.4.2 局部风格对比——闽南潘山木雕艺术品的装饰风格19-22
- 2.5 相关企业调研与市场现状22-26
- 2.5.2 企业产品生产流程23-25
- 2.5.3 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及产品开发意愿25-26
- 第3章 技艺传承与保护26-43
- 3.1 传承与开发的关系26-27
- 3.2 传承模式中的弊端27-28
- 3.3 改造技艺教学的目标与方法28-32
- 3.3.1 现代学徒制的引入29-30
- 3.3.2 自我决定理论与设计常用思维方法的引入30-32
- 3.4 境外木雕及现代木雕艺术品发展32-35
- 3.5 闽南潘山木雕“观光工厂”化的可行性研究35-43
- 3.5.1 观光工厂概念介绍及台湾观光工厂发展现状35-37
- 3.5.2 案例分析37-41
- 3.5.3 观光工厂调研总结及借鉴价值41-43
- 第4章 旅游纪念品开发43-63
- 4.1 机械雕刻的优势与劣势43-46
- 4.1.1 手工雕刻与机械雕刻的区别43-44
- 4.1.2 激光雕刻与木工雕刻机雕刻的区别44-45
- 4.1.3 木工雕刻机的雕刻流程45-46
- 4.1.4 什么样的产品适合用木工雕刻机加工46
- 4.2 传统木制旅游纪念品的现代化改造分析46-51
- 4.2.1 案例分析:木芥子(Kokeshi)和胡桃夹子(Nutcracker)47-51
- 4.2.1.1 历史渊源47
- 4.2.1.2 特征及现代化改进47-50
- 4.2.1.3 旅游纪念品现代化案例总结50-51
- 4.3 潘山庙宇木雕的旅游纪念品开发51-63
- 4.3.1 旅游纪念品市场与研究现状51-52
- 4.3.2 传统工艺类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思路52-53
- 4.3.3 产品定位与要求53-56
- 4.3.4 调味瓶功能与结构分析56-58
- 4.3.5 用餐环境与用餐行为分析58-59
- 4.3.6 设计说明59-63
- 结论63-65
- 参考文献65-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66-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福良;叹乎其神 神乎其艺——文革时期上海白木雕探微[J];上海工艺美术;2000年01期
2 江晓 ,佘向群;木雕创作随想[J];雕塑;2000年03期
3 王伟建;水到渠成 瓜熟蒂落——浅谈木雕教学[J];艺术交流;2000年04期
4 王笃清;;论木雕与佛教的渊源关系[J];浙江工艺美术;2000年01期
5 袁承志;原生的本能 现代的范式——论非洲木雕艺术[J];雕塑;2001年S1期
6 丁静;民间木雕之美[J];东南文化;2002年10期
7 赵苹;非洲木雕[J];西亚非洲;2003年05期
8 李小强;大足高峰寺的木雕艺术[J];文史杂志;2005年02期
9 陈培一;中国木雕艺术的领军人物——陆光正[J];雕塑;2005年02期
10 吴筱荣;;感述木雕艺术教育[J];装饰;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进华;;剑川木雕格子门装饰图案审美——以朱柳村为例[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2 王仲奋;;东阳木雕与宫殿装饰[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心希 魏定榔;全面论述福建木雕艺术的开拓之作[N];文艺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李晓光;雕古雕今 嵩山木雕技纳南北 刻精刻细 传世工艺今有传承[N];郑州日报;2006年
3 本刊记者 王贵国 江中平;天津木雕王[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4 记者 李天池;群力新区中国木雕艺术展览馆设计完成[N];黑龙江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黄璐聪;象园木雕渐走渐远[N];福州日报;2010年
6 记者 朱秀敏;首届漳台根木雕艺术精品展开幕[N];闽南日报;2010年
7 朱超;中国木雕艺术馆采用三维异型设计[N];中国建设报;2010年
8 记者 李天池;木雕艺术馆年内主体完工[N];黑龙江日报;2010年
9 通讯员 陈葆仙 仲平;让木雕技艺以文化符号走向世界[N];天水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李宗长;“三义木雕”化朽木为神奇[N];新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拥军;广式木雕艺术及其在建筑和室内装饰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建斌;福建莆田木雕产业的振兴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2 罗子婷;徽州木雕的文化意蕴与文化特征[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3 迟翔;台湾木雕造型艺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杜文超;传统木雕文化艺术研究及其在室内设计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朱毅;论木雕在室内环境中的运用及装饰性[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6 顿春林;潮州木雕《二十四孝》造型语言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7 张丽沙;主要陈设工艺品木雕用材材质的系统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8 潘伟;湖北通山木雕艺术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9 张旭;东阳木雕家具的新中式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10 肖洁妮;东阳与潮州两地近现代木雕花板对比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闽南潘山庙宇木雕技艺传承及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0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50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