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拓印的使命
发布时间:2017-05-07 12:03
本文关键词:黑白拓印的使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了对抗战木刻运动在武汉的发展进行历史梳理的必要,以及新木刻成为抗战宣传工具的历史必然性,接着追溯新兴木刻产生的源流,回顾鲁迅先生的美术主张和革命理想,以此探明了鲁迅为新木刻艺术开拓道路,实现其广泛传播的文化策略,明晰了抗战木刻作为新兴木刻的繁盛期,抗战“宣传”和“新木刻”的双重身份。通过对抗战时期武汉刊行的一些重要报刊等资料的查阅,搜集到从抗战爆发至武汉沦陷前夕,抗战木刻运动在武汉期间的相关活动详情,并结合有关研究成果,对抗战木刻在武汉的运动进行了全面而详实的梳理,以尽可能接近真实地呈现历史原境。 文章最后对抗战木刻研究方法进行了反思,质疑了急于着力价值判断的研究,提出发掘真实历史图景的史料搜集研究工作,对于当下有关抗战木刻的研究,特别是对抗战木刻运动在武汉的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抗战木刻 武汉 宣传 双重身份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31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第一章、研究综述10-16
- (一)、有关抗战木刻的研究现状10-12
- (二)、抗战初期武汉木刻运动的研究现状12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2-16
- 第二章、抗战木刻版画的“宣传性”16-26
- (一)、木刻版画作为抗战宣传工具的历史必然性16-20
- (二)、鲁迅与新木刻20-26
- 第三章、抗战木刻在武汉26-42
- (一)、抗战木刻组织与团体26-30
- (二)、抗战木刻的创作活动30-33
- (三)、其他木刻动态33-35
- (四)、1937—1938 年的抗战木刻在武汉的宣传活动35-42
- 第四章、有关抗战木刻研究的几点思考42-45
- (一)、对抗战木刻研究方法的反思42-43
- (二)、对抗战木刻画研究的一些思考43-45
- 结论45-46
- 注释46-51
- 附录51-57
- 表1: 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理事名单51-52
- 表2: 1938 年武汉地区部分报刊登载木刻作品一览表52-56
- 表3: 木刻作者笔名原名对照表56-57
- 主要参考文献57-59
- 插图目录59-61
- 插图61-76
- 致谢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秀荣,胥兆梅,何玲;战时文化界抗日团体组织活动史料选[J];民国档案;1997年03期
2 凌承纬;;抗战时期大后方新兴木刻的起始[J];红岩春秋;2008年02期
3 李随安;抗日战争时期的中苏文化交流[J];龙江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4 丁正献;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回忆片断[J];美术;1980年01期
5 凌承纬;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抗战时期重庆的新兴版画运动[J];美术;2005年09期
6 凌承纬;;血与火铸就历史的审美印记——“首届中国抗战大后方美术文化研究高层学术论坛”对抗战美术的深度研究[J];美术;2009年04期
7 苏林;划破长夜的亮光——国统区木刻概述[J];美术之友;2002年04期
8 陈池瑜;中国现代美术救国思潮[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0年02期
9 吴继金;记武汉抗战美术宣传运动[J];武汉文史资料;2003年08期
10 谢春;;木刻与中国抗战宣传: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外木刻艺术交流[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本文关键词:黑白拓印的使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9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49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