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佛类造像艺术风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3 23:13
本文关键词:藏传佛教佛类造像艺术风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西藏这片广袤雄浑的土地上,千百年来依托藏民族的勤劳与智慧,孕育出了独特的藏文化传承体系。其中“藏传佛教”,作为西藏文化的代表,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西藏文化的灵魂。由藏传佛教文化为基础,而衍生来的“藏传佛教造像”,其历史、宗教、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价值,随着人们对西藏文化了解的不断加深,正逐渐浮出水面。 本文以西藏佛类“擦擦”(脱模泥塑像)为着眼点,结合长期实践调查,对比不同寓意、材质、时间、地域等诸多方面要素,深入的探讨藏传佛类造像,进而管窥整个藏传佛教造像的发展和变化。第一章简述了佛教及佛类造像的起源,综述了佛类造像跟随佛教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传播过程,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地域风格。系统归纳佛类造像的基本特征及佛类造像在藏传造像当中的影响。第二章主要探究佛类造像的不同分类,通过寓意、地域、材质、时间等方面分别加以阐述。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从“擦擦”实例出发,具体分析佛类造像的各种不同点和相似点,具体分析佛类造像的演变发展过程。第四章是通过纵向比较藏传佛类造像与其他地域的异同,并对这种差别做简单的总结。本文的出发点是对藏传造像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尤其是以“擦擦”脱模泥塑雕像为实例,从这一微观世界试图对藏传造像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期许新的发现。
【关键词】:藏传佛教 佛类造像 擦擦
【学位授予单位】:西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31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6
- 绪论6-8
- 第一章 佛类造像综述8-12
- 第一节 佛造像的起源9-10
- 第二节 佛类造像的基本特征10-11
- 第三节 佛类造像的地位和影响11-12
- 第二章 佛类造像的分类和演变12-31
- 第一节 宗教意义上的分类12-15
- 一、 三世佛13
- 二、 五方佛13-14
- 三、 三十五方佛14-15
- 第二节 地域方面的分类15-18
- 一、 藏西的佛类造像15-16
- 二、 卫藏的佛类造像16-17
- 三、 藏东的佛类造像17-18
- 第三节 时间方面的分类18-23
- 一、 前宏期的佛类造像18-19
- 二、 后宏期的佛类造像19-20
- 三、 繁盛期的佛类造像20-21
- 四、 鼎盛期的佛类造像21-23
- 第四节 材质方面的分类23-31
- 一、 金铜类的佛类造像23-25
- 二、 木石类的佛类造像25-27
- 三、 “擦擦”类的佛类造像27-31
- 第三章 实物分析造像特点31-41
- 第一节 释迦摩尼佛的造像分析34-37
- 第二节 无量寿佛佛的造像分析37-39
- 第三节 金刚不动佛的造像分析39-41
- 第四章 藏传佛类造像与周边佛类造像的关系41-51
- 第一节 藏传的定义41-43
- 第二节 藏传佛类造像与中原造像的对比43-47
- 第三节 印度、尼泊尔造像对藏传造像的影响47-51
- 结语51-54
- 参考文献54-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6-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温玉成;泉州三世佛造像再探[J];敦煌研究;2000年04期
2 张亚莎;;宋代的西藏美术[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杨清凡;;关于藏传佛教图像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西藏研究;2006年04期
4 杨清凡;;五方佛及其图像考察[J];西藏研究;2007年02期
5 徐春;;青藏神秘文化遗存:擦擦[J];西部论丛;2008年03期
本文关键词:藏传佛教佛类造像艺术风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9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89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