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石窟观音像的造型艺术及价值意义研究
本文关键词:安岳石窟观音像的造型艺术及价值意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安岳石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我国古代石窟造像艺术的杰出代表。安岳石窟造像“古、多、精、美”,在中国石窟造像艺术发展史上扮演着承前启后的特殊作用。特别是其观音像造型独特、形神兼备,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安岳石窟观音像作为中国古典佛教造像艺术的代表,既体现了人作为弱小生命个体对永恒的追求,也寄托着先民对宗教的敬畏和憧憬。它是人性、神性多重元素的集合,展现出浓厚的佛教造像艺术本土化特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然而就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来说,以安岳石窟观音造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成果十分有限,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本文以安岳石窟中观音造像的造型艺术为研究方向,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和实例论证,综合运用艺术学、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生成因素、造像题材、龛窟形制、雕刻手法、体态、服饰等几个方面,多方位、立体化的探究了安岳石窟观音造像的艺术特征,重点分析了其独特的审美意蕴及存在的艺术价值和意义,试图为中国传统石窟造像艺术的发展和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安岳石窟 观音像 造型艺术 价值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79.3;J30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1 绪论7-12
- 1.1 研究对象及范畴界定7
- 1.1.1 安岳石窟7
- 1.1.2 观音像7
- 1.1.3 造型艺术7
- 1.2 选题缘由7-8
- 1.3 研究的意义8-9
- 1.3.1 课题研究的学术意义8
- 1.3.2 课题研究的实用意义8-9
- 1.4 研究目的9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1.6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路径10-11
- 1.6.1 主要内容10
- 1.6.2 研究方法与思路10-11
- 1.6.3 研究路径11
- 1.7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1-12
- 2 安岳石窟观音像概述12-19
- 2.1 观音像概念阐释12
- 2.2 安岳观音像概述12-13
- 2.3 安岳石窟观音像地理分布13-14
- 2.4 安岳各石窟观音像阐释14-18
- 2.4.1 净瓶观音15
- 2.4.2 莲花手观音15-16
- 2.4.3 紫竹观音16-17
- 2.4.4 辨音观音17-18
- 2.5 小结18-19
- 3 安岳石窟观音像的生成因素19-22
- 3.1 自然基础19
- 3.2 文化、社会环境基础19-20
- 3.3 经济基础20
- 3.4 独特造型艺术的保障20
- 3.5 安岳石窟观音像特殊地位20-21
- 3.6 小结21-22
- 4 安岳石窟观音像的造型艺术特征22-40
- 4.1 安岳石窟观音像的造型艺术特征分类22-34
- 4.1.1 安岳石窟观音像题材23-24
- 4.1.2 安岳石窟观音像窟龛形制24-28
- 4.1.3 安岳石窟观音像雕刻手法28-29
- 4.1.4 安岳石窟观音像造型元素29-34
- 4.2 安岳观音造型与敦煌、大足石窟观音造型比较分析34-38
- 4.2.1 造像题材与雕刻手法34-35
- 4.2.2 躯体形态35-36
- 4.2.3 五官塑造36-37
- 4.2.4 头冠装饰37-38
- 4.3 小结38-40
- 5 安岳石窟观音像审美意蕴40-42
- 5.1 神形兼备——传神之美40
- 5.2 动静相生——韵律之美40
- 5.3 神人合一——世俗之美40-41
- 5.4 小结41-42
- 6 安岳石窟观音像的价值意义研究42-45
- 6.1 安岳石窟观音像的历史价值42
- 6.2 安岳石窟观音像的艺术价值42-44
- 6.3 安岳石窟观音像的社会经济价值44-45
- 7 结语45-46
- 致谢46-47
- 参考文献47-49
- 附录49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9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易;;安岳石窟:隐秘的佛息之地[J];看历史;2010年09期
2 ;编读往来[J];旅游;2011年06期
3 李官智;万佛之县安岳[J];今日中国(中文版);1998年02期
4 宋喜莲;;安岳石窟艺术考量着人们的欣赏水平[J];中国地名;2013年07期
5 李官智;;安岳佛雕[J];对外大传播;1998年03期
6 赵西庆;;安岳石窟典型造像的艺术美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年09期
7 袁恩培;扶紫yN;;安岳石窟菩萨造像中的冠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9期
8 笑非;;安岳石窟在乡野之间[J];知识就是力量;2011年01期
9 萧易;刘乾坤;袁蓉荪;;安岳石窟,隐秘的佛息之地[J];旅游;2011年05期
10 曾德仁;四川安岳石窟的年代与分期[J];四川文物;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盛;韦荃;Mathias Kocher;蒋成;付成金;;安岳圆觉洞石刻区防风化加固保护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七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萧易;安岳石窟 隐秘的佛息之地[N];成都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陈四四;“洋”技术保护 “土”文物增辉[N];四川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晶;大足石刻观音头部造像的世俗化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蹇奕;安岳石窟佛像服饰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吴云;安岳石窟观音像的造型艺术及价值意义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祝蓬阳;巴蜀文化视野下安岳石窟艺术的地域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5 张磊;安岳石窟造像艺术形式与美学意蕴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徐顺智;安岳石窟装饰图案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安岳石窟观音像的造型艺术及价值意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9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89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