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淮滨彩绘泥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6 14:02
本文关键词:河南淮滨彩绘泥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河南淮滨彩绘泥塑作为民间艺术中的一个类型,决定了它是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民俗民风紧密联系的;是与当地百姓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结合在一起的;是民众按照自己的精神需要,参照周围环境、生活方式而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是把内心情感通过“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它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对群众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加以确认,展现的是特定社会背景下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文通过对“淮滨彩绘泥塑”的具体研究,把艺术特征及文化观念以理论分析的方式展现出来;把“彩绘泥塑”的“美”以具体、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提升到一个更为准确、易懂的位置。全文分为引言、正文四章和结论共六部分。引言是对论文研究意义、现状、方法的概括叙述。正文第一章是从宏观上,简单的介绍淮滨彩绘泥塑的基本情况,包括起源、艺人以及制作工艺,使读者对其有个大致了解;第二章是从艺术学的角度,着重论述淮滨彩绘泥塑造型、色彩的艺术特征,与其它地方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独特的艺术魅力;第三章则是从文化学角度出发,以“民间美术观念”为切入点来阐释淮滨彩绘泥塑的文化内涵,解释其造型、色彩的吉祥寓意及象征含义;第四章则是从审美的角度来论证淮滨彩绘泥塑所产生的美学意蕴,全文以第二章、第三章为重点。总体说本文是把“淮滨彩绘泥塑”引入到艺术文化学的范畴中,通过对其纵向、横向的深刻探讨来展现民间彩绘泥塑所具有的艺术魅力。揭示出“彩绘泥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民间美术中的重要性,以及所蕴含的“艺术美”对广大民众的影响。
【关键词】:淮滨彩绘泥塑 艺术特征 文化观念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314.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引言7-9
- 第一章:活泼生动的淮滨彩绘泥塑9-17
- 1.1、自然人文环境9-10
- 1.2、淮滨彩绘泥塑的起源、发展10-12
- 1.3、淮滨彩绘泥塑的类型、制作艺人及工艺12-17
- 1.3.1、淮滨彩绘泥塑的类型12-13
- 1.3.2、淮滨彩绘泥塑的制作艺人及工艺13-17
- 第二章 淮滨彩绘泥塑的艺术特征17-34
- 2.1、淮滨彩绘泥塑的造型特征17-26
- 2.1.1、现实物象的模仿性18-22
- 2.1.2、艺术形象的写实性22-26
- 2.2、淮滨彩绘泥塑的色彩特征26-30
- 2.2.1、色彩的"尖"与"阳"27-29
- 2.2.2、主色的并置29-30
- 2.3、淮滨彩绘泥塑的装饰特征30-34
- 2.3.1、象征性32-34
- 第三章 淮滨彩绘泥塑的文化观念34-50
- 3.1、淮滨彩绘泥塑的造型观念34-42
- 3.1.1、护子延寿观念36-38
- 3.1.2、纳福招财观念38-40
- 3.1.3、忠孝观念40-42
- 3.2、淮滨彩绘泥塑的色彩观念42-46
- 3.2.1、唯我观43-44
- 3.2.2、求吉观44-46
- 3.3、民俗意识与淮滨彩绘泥塑46-50
- 3.3.1、当地民俗与彩绘泥塑的关系46-48
- 3.3.2、民俗心理对彩塑的影响48-50
- 第四章 淮滨彩绘泥塑的美学内涵50-56
- 4.1、审美性与功利性的统一51-52
- 4.2、审美心理的独特性52-54
- 4.3、审美愉悦性54-56
- 结语56-59
- 参考文献59-63
- 后记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骥才;民间审美[J];北方音乐;2005年01期
2 冯钢;民间美术与色彩视觉符号[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唐家路;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吴非;民间美术形象寓意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01期
5 邹克瑾;;吉祥艺术的生命力来自民间对美和吉的追求[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6 王海霞;庙会与民间传统玩具[J];美术观察;2002年02期
7 杨振廷;;民间泥玩的艺术魅力[J];美术观察;2007年12期
8 靳之林;我国民间艺术的造型体系[J];美术研究;1985年03期
9 靳之林;论中国民间美术[J];美术研究;2003年03期
10 潘鲁生;论中国民间玩具的审美形式特征(节选)[J];艺苑(美术版);1995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河南淮滨彩绘泥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7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97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