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关于中国布里亚特蒙古族人物艺术形象的雕塑研究及运用

发布时间:2017-05-27 21:09

  本文关键词:关于中国布里亚特蒙古族人物艺术形象的雕塑研究及运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中国多源一体的民间文化即是相对独立的重要区域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北方艺术文化面貌产生影响。同时它也是历史上东西方游牧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遗存与见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回溯前辈学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艺术学角度切入,在历史的框架下和游牧民族文化的背景中进行考察梳理。通过在雕塑创作中的体会,探询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的奥秘,展现草原文化新的精神内涵。布里亚特人是蒙古族独特的一支,同时是极具代表性的一支。对于布里亚特蒙古族的艺术创作既是对于我国草原文化内涵的形象解读。 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关于布里亚特蒙古人的相关情况 第二章布里亚特蒙古人艺术作品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 第三章运用雕塑语言解读布里亚特蒙古人的精神内涵 第四章对于今后布里亚特蒙古人艺术形象创作的展望
【关键词】:布里亚特艺术形象 雕塑材料 地域特型艺术创作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30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第一章 关于布里亚特蒙古人的相关情况8-12
  • 1.1 布里亚特蒙古人的分布8
  • 1.2 布里亚特蒙古族人的历史与发展8-9
  • 1.3 布里亚特蒙古人的语言及宗教9
  • 1.4 布里亚特蒙古人的习俗9-10
  • 1.5 布里亚特蒙古人的服饰特色10-11
  • 1.6 布里亚特蒙古人的生活方式11-12
  • 第二章 布里亚特蒙古人艺术作品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12-19
  • 2.1 蒙古族民间美术12-14
  • 2.2 关于草原民族的雕刻艺术14-19
  • 2.2.1 雕刻的种类14
  • 2.2.2 古代雕刻14-15
  • 2.2.3 巴林石与巴林石雕15-16
  • 2.2.4 蒙古族木雕16-17
  • 2.2.5 马头琴雕刻17
  • 2.2.6 木雕家具17
  • 2.2.7 骨雕与镶嵌17-19
  • 第三章 运用雕塑语言解读布里亚特蒙古人的精神内涵19-24
  • 3.1 民族题材雕塑创作中材料的表现力19-20
  • 3.1.1 石材的表现19
  • 3.1.2 木材的表现19
  • 3.1.3 现代陶艺的表现19-20
  • 3.1.4 金属材料的表现20
  • 3.2 民族题材雕塑创作中的运用与摸索20-24
  • 第四章 对于今后布里亚特蒙古人艺术形象创作的展望24-26
  • 结语26-27
  • 参考文献27-28
  • 后记2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姚爱斌;人的本质力量和审美自由尺度的双重缺失——黑格尔自然美论的再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4 秦裕芳;智慧·健康·意志──整体地走近老子的若干断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5 刁生虎;老庄直觉思维及其方法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6 伏爱华;;“庄周梦蝶”的美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张晓敏;;论“无用之用”的现代美学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王念东;气韵与文气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杨恩达;精确并非真实——浅析马蒂斯的绘画美学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陈育德;画形于无象 造响于无声——论音乐与绘画之通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马正平;;“美”字“六书”与“本义”研究述评[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李美霖;;浅析插画设计中的色彩运用[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4 王京红;;空间中的色彩——试论城市建筑与环境色彩的特殊性[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5 贺碧欣;;心灵归属在乡村——万科良渚文化村组团建筑色彩应用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6 武沛;;徘徊于两性之间的美——解读艺术作品中“中性”身体的符号[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7 周威兵;;试论秦汉庄学和中国艺术精神之关系[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8 张梅;;《庄子》的语言艺术——卮言——从庄子的立言态度与立言方式谈起[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9 金丹元;;深入思维层次比较中西艺术[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10 吾淳;;略论中国古典乐论中谐和审美思想的生成[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6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7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8 过晓;论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概念的“似”[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胡新群;唐宋绘画“逸品说”嬗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10 杨佴e

本文编号:401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401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0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