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背景下,雕塑与观众互动关系的新变化
本文关键词:论互联网背景下,,雕塑与观众互动关系的新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下互联网显然是最新鲜最火热的行业,针对互联网的分析和研究层出不穷,艺术品营销的互联网思维转换也成为时下新鲜的话题。当关注点精确到雕塑范围,这种研究显得略微贫乏,针对互联网影响范围内雕塑互动关系的研究更没有专业的分析和总结,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究其原因,首先是雕塑在艺术门类属于相对狭窄的范围,中国雕塑的收藏与鉴赏品评还没有得到大众的响应;另外,互联网普遍追求的变化和传统雕塑观念所追求的永恒有着一定的观念上的隔阂,比较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进行切入。互联网背景下,雕塑的很多方面都与互联网的特点发生联系,进而产生了与以往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与人、互联网、作品三者相关。因此我从雕塑与人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来分析互联网对雕塑艺术方方面面的影响。经过观察,我发现在互联网发展的历程中,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深入地介入到人们生活,雕塑与观众的互动关系在随之不断地变化、拓展和升级,从单一到多元,从近距离到远距离,从视觉到多种感观,这一切都离不开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思维和技术的变更。作为一名雕塑的创作者和学习者,我还发现,在雕塑的创作行为中,很多雕塑家也吸收了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使雕塑出现了相比以往更加新鲜多变的姿态。本文以雕塑和观众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与思维和雕塑的相互碰撞下产生的火花,以及分析其具体变化。首先,雕塑作品本身的形态在互联网时代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与互联网相关的创作方向和成果;第二,雕塑的传播方式从近距离向远程传播转变;第三,雕塑的商业互动呈现在线化、平台化、移动化。
【关键词】:互动关系 互联网 雕塑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3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7
- 第1章 互动关系之说7-10
- 1.1 互动关系的概念8-9
- 1.2 简述互联网时代前,雕塑与观众的互动关系9-10
- 第2章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10-18
- 2.1 互联网时代的概念及特征10-12
- 2.2 互联网给当代人生活和思维带来的变化12-14
- 2.3 互联网对雕塑产业的影响14-16
- 2.3.1 推陈出新,雕塑产业不断壮大15
- 2.3.2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雕塑传播方式15-16
- 2.4 互联网是怎样影响雕塑与观众的互动关系的?16-18
- 第3章 具体分析互联网时代雕塑与观众互动关系的新表现18-39
- 3.1 直面作品19-31
- 3.1.1 创新风暴19-22
- 3.1.2 作品的娱乐化22-23
- 3.1.3 作品的数字化和智能化23-26
- 3.1.4 警世与社会焦虑26-27
- 3.1.5 宅属雕塑27-31
- 3.2 雕塑的远程信息传播31-35
- 3.2.1 雕塑信息网络发布与查询32-33
- 3.2.2 网络的监督与沟通作用33-34
- 3.2.3 雕塑大赛的网络评比34-35
- 3.3 雕塑的商业互动35-39
- 3.3.1 网络推广平台的雕塑运用35-37
- 3.3.2 雕塑网络拍卖和网络销售37-39
- 第4章 如何面对未来的后互联网时代?39-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华;互联网业发展的现状和走势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蒲实;;钱坤:移动互联网冒险者[J];现代传输;2007年05期
3 ;第三届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在伦敦举行[J];对外传播;2011年01期
4 徐澜涛;姜其政;;试论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业务发展[J];神州;2014年18期
5 ;“2009中国互联网·红色西部行”第一站即将启动[J];丝绸之路;2009年15期
6 佚名;;互联网上的亿万富翁[J];报刊荟萃;2010年02期
7 唐元恺;;2004:中国互联网精英们开始新动作[J];对外大传播;2004年01期
8 阿莫;;向隽:中国互联网的冒险家[J];互联网周刊;2009年01期
9 李晓佼;赵海东;张又文;赵高晶;;文化产业与互联网发展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年15期
10 ;李晋吉 天花板理论创造互联网奇迹[J];山西青年;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林青;;互联网在资源整合中的作用[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2 闫彦;;移动互联网发展模式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张先祥;;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综述[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4 邸菁;贺博;汤刚;;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A];宽带中国战略与创新学术研讨会(30)论文集[C];2012年
5 郑宏剑;;我国无线互联网发展策略探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汪旭东;;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科普新模式研究[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许泽聘;郑会颂;;一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演变的系统动力学模型[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郗杰英;;深入研究“网络一代”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9 王红梅;;移动互联网现状与趋势浅析[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10 张思宁;;第二十一讲 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分析[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楠;互联网产业100强首次诞生[N];人民日报;2005年
2 ;中国互联网即将遭遇投资危机[N];经理日报;2006年
3 耀文;深圳:出资35亿元扶持互联网产业[N];中国电子报;2009年
4 维依;深圳大力布局互联网产业[N];中国电子报;2009年
5 记者 杨阳腾;深圳大力扶持互联网产业发展[N];经济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钟良;深圳勾勒2000亿互联网产业蓝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7 记者 朱宏印;西北首家互联网协会成立[N];人民邮电;2001年
8 本报记者 邓淑华;人大代表关注互联网 首提产业立法议案[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周天鸿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暨南大学副校长) 冯建华 采访整理;促进我国互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胡延平;互联网:让平庸投资者走开[N];山西发展导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宇;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2 刘茂红;中国互联网产业组织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胡志兵;互联网生产和消费三个模式的微观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4 王婷;互联网服务业创新模式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梁美妍;话语民主与微观权力:虚拟公民社会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王延青;产业价值链理论研究及其在我国互联网电话产业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杨庆丰;互联网骨干网互联互通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8 林翔;互联网时代媒体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9 董正浩;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偏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0 汪明峰;网络空间的生产与消费[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娟;老年人应用互联网的动因、特征及中国老年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超群;互联网产业的税收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年
3 赖世茜;我国互联网产业的溢出效应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闫梦晓;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的案例分析[D];暨南大学;2015年
5 耿志昊;包商银行互联网金融渠道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刘楠楠;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信息查寻行为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李强;中国互联网电视行业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8 鄢仁鑫;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程琳;我国互联网电视网络状产业链整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10 王求名;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D];内蒙古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论互联网背景下,雕塑与观众互动关系的新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2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402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