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另一种中国当代雕塑史

发布时间:2017-05-29 20:05

  本文关键词:另一种中国当代雕塑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雕塑》杂志是目前世界上两大雕塑专业刊物之一(美国的《SCULPTURE》和中国的《雕塑》)。它自1995年1月创刊至2015年1月,踏着时代的脚步并顺应社会的发展,公正而又充分地展露了20年来中外雕塑艺术在观念和形式上所进行的前所未有的拓展。20年的《雕塑》杂志见证了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状况。本文以20年《雕塑》杂志为研究对象,试图开启一扇窥探当代雕塑艺术的独特窗口,以洞悉20年中国当代雕塑界所面临的文化问题与学术内涵,从而引发人们思索另一种雕塑史的叙述模式,从而全面深入地领略到当代雕塑史的独特风采。论文在系统梳理当代雕塑研究的泛化模式、统揽模式、团块模式、个案模式、生物模式、文化模式和哲思模式等七种类型之后,深刻地意识到以往雕塑史写作的片面性,因而力求多元呈现与“双轨”分析的统一、散点考察与综合论述的结合,完全打破原有雕塑史的叙述模式,以建构另一种当代雕塑史的写作方式,这显然有利于完善雕塑的历史叙述和拓展雕塑的理论空间。论文主体由五部分组成。先以具象雕塑、意象雕塑和抽象雕塑为主探讨中国当代雕塑的创作状况。继而改变过去雕塑史以雕塑创作为纲目的传统思路,别开生面地归纳了20年来雕塑史论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包括雕塑的“前文本”和“前过程”(雕塑过程美学)、中国古代雕塑的“潜理论”和“线意志”(民族传统雕塑新论)、“超象的言说”及“过程的意义”(抽象雕塑论)和“反城市”的城市雕塑(城市公共艺术论)。它们昭示出中国当代雕塑史论研究的新思维。在考察雕塑产业时,主要围绕国际雕刻艺术节和“中国20强雕塑企业”的评比这两个关键事件,以凸显目前中国雕塑产业发展的生命力。与雕塑产业一样具有活力的是中国雕塑教育的拓新。20年来,中国雕塑教育模式不再局限于“法国模式”和“苏联模式”,逐渐走向多元化,并逐步形成中国特有的雕塑教学体系。高校雕塑专业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和美术学院雕塑教学体系建构可谓是近20年来中国雕塑教育的亮点。论文最后还就“走出去”——中国雕塑家代表团的出访以及“引进来”——国外雕塑名家的推介两个方面展露了中外雕塑交流的互动。社会文化意义上的美术史绝不是单一的、平面的。任何人对于历史的看法和解释都各不相同,这些看法和解释又都丰富了历史本身,即乔治·库布勒提出的“连接性回答”,它们之间又都能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从而重构了以往的历史,形成一种开放的、面对将来的历史言说。雕塑艺术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也是十分复杂的。因此,一个开放的雕塑史,应该是各种方法和理论并存且具有互动意义的雕塑史。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论文写作的动机和意义就是以20年的《雕塑》杂志研究,来探索和思考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历史的全新模式,从而形成一种开放的、多元的的另一种中国当代雕塑史。
【关键词】:当代雕塑 雕塑 雕塑史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309.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20
  • 第一章 雕塑创作20-39
  • 第一节 具象雕塑25-32
  • 第二节 写意雕塑32-35
  • 第三节 抽象雕塑35-39
  • 第二章 雕塑史论39-56
  • 第一节 雕塑的“前文本”和“前过程”——雕塑过程美学43-47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雕塑的“潜理论”和“线意志”——民族传统雕塑新论47-51
  • 第三节 “超象的言说”及“过程的意义”——抽象雕塑论51-53
  • 第四节 “反城市”的城市雕塑——城市公共艺术论53-56
  • 第三章 雕塑产业56-75
  • 第一节 国际雕刻艺术节56-64
  • 第二节“中国20强雕塑企业”的评比64-70
  • 第三节 雕塑产业的现代转型70-75
  • 第四章 雕塑教育75-103
  • 第一节 高校雕塑专业毕业生优秀作品展75-86
  • 第二节 美术学院雕塑教学体系探寻86-103
  • 第五章 雕塑交流103-115
  • 第一节 走出去——中国雕塑家代表团的出访103-106
  • 第二节 引进来——国外雕塑名家的推介106-115
  • 结语115-116
  • 参考文献116-119
  • 附录119-120
  • 致谢12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开;时间不逝 圆圈不圆——浅谈中国当代雕塑[J];西北美术;2001年01期

2 许正龙;;以“构造”方式走向公共空间——论中国当代雕塑的造型变化[J];美术研究;2006年03期

3 靳勒;;行动作为中国当代雕塑的语言形式[J];雕塑;2008年06期

4 朱福临;;关于中国当代雕塑现状的思考[J];艺海;2009年01期

5 孙玉洁;郝爽;曹丽秋;;谁在挤占中国当代雕塑的生存空间?[J];艺术市场;2012年14期

6 张楠;都伟;;色彩在中国当代雕塑创作中的应用与发展[J];美术大观;2013年04期

7 郑先觉;孙兰;;中国当代雕塑艺术认识上的几大误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6期

8 ;中国当代雕塑选[J];雕塑;1995年01期

9 ;中国当代雕塑家作品选潘鹤作品[J];雕塑;1995年02期

10 ;中国当代雕塑家作品选王克庆作品[J];雕塑;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向娟;;观念性——中国当代雕塑现象研究[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振华;走向世俗社会的中国当代雕塑[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张小兰;中国当代雕塑巴黎展开中国想像[N];中国文化报;2004年

3 孙振华;中国当代雕塑概观:懵懂、自觉到多元[N];中国文化报;2014年

4 四川美术学院教师 中央美院博士 何桂彦;波普和艳俗何以在中国当代雕塑界泛滥[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易英;精神与形式的感召[N];中国文化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试论中国当代雕塑本土化发展的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旭东;初论中国当代雕塑创作符号化倾向的原因[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郑晖;对中国当代雕塑中“符号化”现象的思辨[D];广西艺术学院;2011年

4 宋如;“物件”与中国当代雕塑[D];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

5 黄娅婷;另一种中国当代雕塑史[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邢开;中国当代雕塑作品中的传统文化精神[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7 陈林;中国当代雕塑的时尚性[D];北京服装学院;2012年

8 高原;传统山水艺术在中国当代雕塑创作中的新表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3年

9 孙军;消费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当代雕塑艺术[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段量斌;中国当代雕塑创作的审美取向[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另一种中国当代雕塑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5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405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f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