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石刻造像中圆形样式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唐代石刻造像中圆形样式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是以“圆”的造型样式在唐代石刻造像中的出现的现象、条件、艺术特点以及给后世的影响过程为脉络,分为四章进行论述的。 在绪论中笔者谈到身处诸多石窟中观察分析和亲身感受,提出了在唐代石刻造像中“圆”的造型特点。由此展开,第一章陈述“圆形”在唐代雕塑中呈现的现象以及“圆”的词义和其在传统哲学中的含义,阐明“圆”的传统基础,并扩展到圆形的样式及视觉效果。第二章论述唐代之前的社会状况和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佛教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圆之间的联系,指出唐代社会因素为石刻造像艺术中圆的造型的确定创造了条件。第三章列举图例并通过对比的方法论证圆形是唐代石刻造像中一种明确而典型的造型方式,以及圆形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第四章谈的是在唐代圆的样式特点发展到一定程度给后世的造型艺术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圆 圆形 样式 唐代 石刻造像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31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0
- 第一章 唐代石刻造像与“圆形”样式的联系10-14
- 第一节 在唐代雕塑里出现的圆形样式10-12
- 第二节 “圆”的词义及“圆”与“圆形”在传统哲学中的内含12-14
- 第二章 唐代社会发展对“圆”的影响14-21
- 第一节 唐代社会诸因素为“圆”的发展带来契机14
- 第二节 唐代社会发展诸因素为“圆”创造了条件14-18
- 1 儒道释学三者的关系产生的影响14-16
- 2 外来文化的融入16-17
- 3 宗教精神的力量17-18
-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与唐代石刻造像中“圆”的关系18-21
- 1 中西方雕塑艺术风格比较18-19
- 2 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圆”的形态是线的延展19-21
- 第三章 唐代石刻造像与其他时期的图例分析21-27
- 第一节 唐代与秦汉的石刻造像图例对比21-22
- 第二节 唐代与魏晋的石刻造像图例对比22-23
- 第三节 唐代与北齐的石刻造像图例对比23-24
- 第四节 唐代与隋代的石刻造像图例对比24
- 第五节 唐代与北宋的石刻造像图例对比24-27
- 第四章 唐代形成的圆形的样式特点对后世的影响27-30
- 第一节 唐后雕塑发展中圆形的延续27-28
- 第二节 唐代形成“圆”的样式对其后他造型艺术的影响28-30
- 结语30-31
- 致谢31-32
- 参考文献32-33
- 注释33-34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的作品目录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毅;安岳石刻造像初探[J];文史杂志;1986年03期
2 霍巍,罗进勇;岷江上游新出南朝石刻造像及相关问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宣大庆;;烟霞洞石刻造像艺术品赏[J];风景名胜;1997年05期
4 员安志;;论富县石泓寺、松树沟金元石刻造像的年代及其特征[J];文博;1986年06期
5 窦修林,张适;《淮安东魏石刻造像考》质疑[J];东南文化;1996年04期
6 李慧;柴华;;试析北魏几件造像的艺术特点[J];文博;2010年06期
7 郭勇;;山西太原西郊v|s淘煜駖!X1[J];文物;1955年03期
8 雷玉华;颜劲松;;成都市西安路南朝石刻造像清理简报[J];文物;1998年11期
9 张少鲲;山西省博物馆馆藏石刻造像撷珍赏析[J];文物世界;2001年04期
10 霍巍;;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两尊南朝石刻造像[J];文物;200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华;;秦汉时期的成都[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燕学锋;;大足宝顶山摩崖造像观经变造像龛综合性科技保护工程[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传芳;周国卿;;民国38年新疆省壹圆银币版别介绍[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八辑)[C];2006年
4 李向东;;从青一色“圆国”双旗币探讨民国安徽铜元及版式[A];钱币文论特辑(第二辑)[C];1993年
5 田怀清;;巍山(山龙)(山于)图山南诏寺庙遗址出土释迦、多宝佛教造像的初步研究[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阎根齐;;关于建设“黎母山文化园”的设想与建议[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荣华 8634部队;谨防原则变“圆则”[N];人民武警报;2011年
2 记者 成燕 通讯员 程会丽 刘正杰;巩义石窟寺零散石刻造像 澳门展出 备受青睐[N];郑州日报;2009年
3 李明明;大足石刻将建3D数字博物馆[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陈景清;“团”购:离“圆”满还有多远?[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5 那剑卿;安岳媚态观音石刻造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6 柳力 晓阳;旬邑发现北魏道教石刻造像碑[N];陕西日报;2004年
7 山西省沁县文物馆 杜秀俊;南涅水石刻的艺术特征[N];中国文物报;2006年
8 张俊良;山西芮城发现唐纪年佛教石刻造像[N];中国文物报;2009年
9 羊晚;在重庆感受“半个世纪的等待”[N];西部时报;2010年
10 天p
本文编号:414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414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