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塑造不可见的感知空间

发布时间:2017-08-19 23:31

  本文关键词:塑造不可见的感知空间


  更多相关文章: 不可见 感知的空间 真实 体验


【摘要】: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之后的西方艺术,经由大众流行文化的吞噬、观念艺术家波伊斯推崇的“社会雕塑”、意大利“政治诗学”——贫困艺术的限制,陷入“无所不可”的混沌局面。但是在最后十年,西方艺术出现了一次重大的变革——英国当代青年艺术家(YBA,Young British Artists)的“感性”(Sensation)展,他们开始反思后现代艺术中的观念化和政治化。其中,“身体性和感觉性”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的触觉、嗅觉、听觉、味觉在此均被全盘调动起来。一种“在场知觉性体验”似乎是对艺术进行了一次重新地建构。 后现代雕塑被定义成无所不包的艺术形式。塑造不可见的感知空间,指通过各类艺术语言呈现人类肉眼无法辨别形态却极易感知的真实存在空间。这种创作方法在当代艺术中都有突出地体现,作品强调观众的身体、知觉和在场;艺术家对材料的客观性、自然性、形式语言的多重性。这种艺术创作方法,更像是在寻找新的艺术主观性,对应后现代艺术的无聊、无序、无所谓、无结果的状态。本文从观众回馈的意识形态空间、不可见的物理空间、具体化的时间空间和身体、理性的数理概念、自然物理现象五个不可见的感知空间方向分析探讨其共性,并深入共性找渊源、价值及问题。按章节归纳: 第一章:简要介绍和分析“塑造不可见的感知空间”的艺术作品及艺术家创作所关注的范畴。 第二章:进一步举例分析艺术作品,,寻找塑造不可见的感知空间作品中“塑造的共性”。 第三章:通过对比分析“自然存在”与“感知的空间”,探求此类创作方法产生“共性”的艺术渊源及所受哲学、社会学及科学的影响。 第四章:在艺术本体的范围内探讨此类艺术创作方法的意义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不可见 感知的空间 真实 体验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30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引言8-9
  • 第一章 不可见的感知空间9-16
  • 第一节 打破常规意识、观众回馈感知9-12
  • 第二节 感知另类的物理空间12-13
  • 第三节 塑造时间、空间与身体13-14
  • 第四节 理性的数理概念表现14-15
  • 第五节 自然物理现象的艺术塑造15-16
  • 第二章 塑造的共性16-19
  • 第一节 空间与自然的新认识16-17
  • 第二节 具象的塑造感知17-18
  • 第三节 转换观看角度18
  • 第四节 观众参与体验18-19
  • 第三章 寻找渊源的异与同19-27
  • 第一节 迷恋自然物质、现象及行为19-22
  • 第二节 感知的空间22-27
  • 第四章 真实与虚拟27-30
  • 第一节 寻求真实的回归?27-28
  • 第二节 真实与虚真实28-30
  • 结语30-31
  • 参考文献31-32
  • 致谢32-33
  • 学术成果统计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明海;探寻艺术构思的内在律动——论文学鉴赏中的节奏分析[J];名作欣赏;1990年04期

2 郑丽冰;论《我们这一代》的美育创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3 毛正天;陶钧文思 贵在虚静──中国古代诗学艺术构思论(一)[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4 王福银;浅谈舞蹈创作中的艺术构思[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王昱;从《荷塘月色》看朱自清散文之美[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崔伟;;《望江亭》是这样炼成的[J];中国京剧;2007年07期

7 李书敏;;艺术构思中的情与理[J];林区教学;2011年03期

8 张忠和;;浅谈电视综艺导演的素质与职责[J];华章;2011年19期

9 颜雄;;《白杨礼赞》艺术构思的辩证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2期

10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王汉梁;云影·古堡·湖(火几)[J];当代外国文学;198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俊敏;;汉画《羿射十日》的艺术渊源及其寓意初探[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亮;;辛弃疾小令刍议[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陶伯华;;形象思维概论——《思维科学概论》第三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4 林建军;;浅谈灯光设计构思[A];《影视舞台照明与音响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庆荣;;“无数小文字都有一丘一壑之妙”——《水浒》(七十一回本)布局结构与艺术构思琐谈[A];水浒争鸣(第五辑)[C];1987年

6 傅承德;;丝竹优悠 美不胜收——民族音乐录制中的审美体验[A];2001年度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C];2001年

7 曹树钧;;论郭沫若历史剧艺术构思的心理特征[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8 黄远林;;漫画“四性”[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9 孙光钊;;论华君武的艺术观察[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10 马希平;;对录音艺术与技术的再认识[A];2006’和谐开发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芒;传统题材与艺术构思的深化[N];安徽日报;2005年

2 杨晓云;《倩女离魂》的艺术构思与戏剧性强化[N];中国文化报;2000年

3 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戴姆瑞奇旅游策划有限公司 庄军;你会“经营”自己吗[N];中国旅游报;2010年

4 韩成武;世纪伟人的临秋情怀[N];保定日报;2005年

5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荣广润;化技艺为有意味的形式[N];文汇报;2007年

6 黄海;中华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艺术渊源[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刘湘如长篇新著《风尘误》在肥研讨[N];文学报;2010年

8 李剑清;想像与虚构的力量[N];文艺报;2009年

9 陈辽;画家写长篇,五色迷人眼[N];文学报;2006年

10 古耜;散文:怎样使精短成为可能[N];文艺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罗筱玉;宋元讲史话本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杨文榜;柳宗元及其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邹建军;“和”的正向与反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邓国军;宋诗话考论[D];四川大学;2003年

5 李一夫;新中国城市雕塑语言的嬗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贝妮;塑造不可见的感知空间[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2 赵澜涛;宋代政治诗的审美本质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3 刘嘉嘉;做工的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4 齐海红;黔东南地区民间布贴艺术在现代室内纺织品中的运用与研发[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孟冠华;陈洪绶绘画艺术渊源与特色探析[D];山西大学;2008年

6 全真真;数字短片形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韩雪岩;北方草原画派绘画品格的成因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8 祝一勇;论“新笔记小说”的艺术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奇;陈与义诗歌三论[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越;王玫现代舞《雷和雨》艺术构思新探[D];吉林艺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703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703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5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