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试论反法西斯战争雕塑题材的主要艺术语言

发布时间:2017-08-25 05:45

  本文关键词:试论反法西斯战争雕塑题材的主要艺术语言


  更多相关文章: 雕塑 艺术语言 反法西斯战争题材


【摘要】: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交流思想和感受的工具①。艺术作品也可以表达、交流思想和感受,所以艺术也有艺术语言。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的雕塑艺术语言是雕塑家利用雕塑纪念碑、纪念群雕和纪念架上雕塑的艺术特性来向人们传达出和平与和谐等理念。本文就试从反法西斯战争雕塑题材的三个主要方面:雕塑纪念碑、纪念群雕和纪念性架上雕塑的主要艺术语言来展开论述和研究。 通过对这些艺术表现形式的主要艺术语言分析后,以此为基础和参照来提出我们对重庆抗战陪都文化条件下雕塑艺术语言探索的思考。为今后在重庆做此类题材的雕塑作品创作提供理论参考。 本文最后总结出反法西斯战争雕塑题材艺术语言研究的取得的主要成就、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笔者本人对反法西斯战争雕塑题材艺术语言研究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
【关键词】:雕塑 艺术语言 反法西斯战争题材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3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11
  • 1.1 研究背景7
  • 1.2 研究思路7-8
  • 1.3 研究意义8-9
  • 1.4 创新之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9
  • 1.4.1 创新之处9
  •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9
  • 1.5 研究方法9-10
  • 1.5.1 文献查阅法9
  • 1.5.2 实例研究法9
  • 1.5.3 比较研究法9-10
  • 1.5.4 归纳分析法10
  • 1.6 文献综述10-11
  • 2 反法西斯战争题材雕塑纪念碑的主要艺术语言研究11-27
  • 2.1 反法西斯战争雕塑题材纪念碑的发展及概述11-12
  • 2.1.1 50-80 年代11
  • 2.1.2 80 年代至今11-12
  • 2.2 反法西斯战争题材雕塑纪念碑的空间语言12-20
  • 2.2.1 雕塑纪念碑空间语言的定义12-14
  • 2.2.2 反法西斯战争题材雕塑纪念碑主要的两种空间营建模式14-17
  • 2.2.3 反法西斯战争题材雕塑纪念碑的空间序列17-18
  • 2.2.4 反法西斯战争题材雕塑纪念碑的空间尺度18-20
  • 2.3 反法西斯战争题材雕塑纪念碑的表现风格语言20-25
  • 2.3.1 反法西斯战争题材雕塑纪念碑表现风格综述20-21
  • 2.3.2 现实主义风格21-22
  • 2.3.3 象征性语言22-23
  • 2.3.4 从立体主义到抽象表现主义艺术语言23-24
  • 2.3.5 后现代体验式参与风格24-25
  • 2.4 小结25-27
  • 3 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纪念群雕主要艺术语言分析27-33
  • 3.1 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纪念群雕的历史考察27-29
  • 3.2 纪念群雕种类及语言表现特点29-30
  • 3.2.1 圆雕的表现特色29
  • 3.2.2 浮雕的表现特色29-30
  • 3.3 纪念群雕的情节性30-31
  • 3.4 纪念群雕的空间语言31-32
  • 3.4.1 疏密31
  • 3.4.2 虚实31-32
  • 3.4.3 动态32
  • 3.5 小结32-33
  • 4 反法西斯战争题材架上雕塑主要艺术语言及表现特点33-41
  • 4.1 反法西斯战争题材架上雕塑艺术和巡展概况33
  • 4.2 表现内容的选择33-37
  • 4.2.1 表现历史重大事件的作品34
  • 4.2.2 表现战斗英雄的作品34-35
  • 4.2.3 表现战争灾难性的作品35-36
  • 4.2.4 倡导和平观念的作品36-37
  • 4.3 情节性表现——凝固的瞬间37-38
  • 4.4 反法西斯战争题材架上雕塑作品的观念性38-40
  • 4.5 小结40-41
  • 5 对重庆抗战陪都文化条件下雕塑艺术语言探索的思考41-47
  • 5.1 重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41
  • 5.2 对现有反法西斯战争题材雕塑状况及发展前景的考察41-42
  • 5.3 对重庆抗战陪都文化条件下雕塑艺术语言探索的思考42-45
  • 5.3.1 反法西斯战争雕塑题材的艺术语言探索要与重庆地域特色相结合42-43
  • 5.3.2 坚持反法西斯战争雕塑主题挖掘的多样性43-44
  • 5.3.3 坚持对形式风格语言的灵活运用44-45
  • 5.3.4 对反法西斯战争雕塑题材的表现手段要多样化45
  • 5.4 小结45-47
  • 6 总结与展望47-50
  • 6.1 反法西斯战争雕塑题材艺术语言研究的主要成就47-48
  • 6.2 反法西斯战争雕塑题材艺术语言研究还面临的主要问题48
  • 6.3 反法西斯战争题材艺术语言研究未来的发展前景48-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4
  • 附录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琳琳;;关注艺术语言在艺术创作中的特性[J];美术界;2011年07期

2 高岭;现代艺术精神与现代艺术语言——兼论现代艺术的理论基础[J];艺术·生活;2005年02期

3 ;第八届南戴河荷花艺术节开幕[J];收藏;2011年09期

4 滕小松;;雕塑的“三化”状态——且说2011年“雕塑年鉴展”和“雕塑家书画展”[J];雕塑;2011年03期

5 张月龙;;“雕塑”对舞蹈创作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6 杨斌;;“社区雕塑”:雕塑公共性的实现之路[J];美术观察;2011年08期

7 刘春;;重新认识形体[J];美术界;2011年05期

8 边卓;;读解丰子恺先生的漫画艺术[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9 郅敏;;埃德加·德加的雕塑艺术[J];美术观察;2011年09期

10 潘芬;;浅析丰子恺漫画的艺术语言[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涌;;中国古典诗歌艺术语言的特征[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2 张宝贵;;漫谈GRC与雕塑[A];纤维水泥制品行业纤维增强水泥及其制品论文选集(1)(1960~2009)[C];2009年

3 陈培一;;“雕塑批评”之我见——试论雕塑艺术批评的标准问题[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宋建华;;建筑雕塑结合论[A];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C];1999年

5 刘彦红;王静;王顺辉;;雕塑艺术中的形式问题[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6 张宝贵;;漫谈装饰混凝土的创新与发展[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7 姜淑梅;;新原料在花式纱线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花式纱线及其织物技术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敏;;创新设计中民族艺术语言应用的一点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刘向娟;;观念性——中国当代雕塑现象研究[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孙滋溪;;新闻摄影与视觉形象[A];1983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科;独特的艺术语言[N];内蒙古日报(汉);2000年

2 本报记者 梁婷;深圳两雕塑家折桂法国美术大奖[N];深圳特区报;2009年

3 杨方毅 金世宗;成都雕塑家欲复制12铜兽首[N];西部时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会 通讯员 胡玉忠;走近雕塑家李象群[N];农民日报;2009年

5 苍梧山 李文景 李华敏;雕塑家许鸿飞和《九天九夜》[N];解放军报;2009年

6 记者 张霖;城雕《黄河母亲》被晋鲁两地“克隆”[N];甘肃经济日报;2010年

7 记者 朱凯;南京雕塑家作品成首届青奥会主题雕塑[N];南京日报;2010年

8 记者 翟群;中国青年雕塑家创作中心成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袁鹏;女雕塑家为艺术唯一性维权[N];中国妇女报;2010年

10 记者 汤润清;世界40名雕塑家作品落户南湖[N];河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共性·个性·女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2 孙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3 刘立彬;民国时期现代雕塑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4 孙璐;与环境共舞的建构[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5 程悦;建筑语言的困惑与元语言[D];同济大学;2006年

6 江逐浪;电视艺术技术论[D];北京广播学院;2003年

7 滕小松;潜在与显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8 娜仁花;现实 写实 真实[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9 冯莎;艺术在别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吴士新;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华;试论反法西斯战争雕塑题材的主要艺术语言[D];重庆大学;2007年

2 李银霞;艺术语言情感逻辑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胡霞;艺术语言的情感逻辑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翟应增;艺术语言产生的心理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朱莉;幼儿艺术语言表现观及其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上的基本要求[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洪平;艺术语言符号的生成及其言语形式[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纪涛;广告摄影艺术语言的创新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9年

8 马云云;丹青绚丽 焕烂求备[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9 卢云霞;从普桑到莫奈[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卢石英;透过人文精神的培养看中学语文教材中艺术语言的功效[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35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735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2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