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有形——李象群的雕塑艺术
本文关键词:大象有形——李象群的雕塑艺术
更多相关文章: 雕塑艺术 传统雕塑 雕塑家 作品 艺术风格 艺术灵感 思想内涵 艺术创作 奥林匹克精神 博物馆
【摘要】:正在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界,李象群的作品和影响力已经展现得越来越明朗。从上世纪末至新世纪初以来,我们从国内外雕塑界的一些大型展览、博物馆的收藏、国内文史纪念馆的名人造像及架上艺术创作和会展等领域之中.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李象群雕塑艺术创作力的勃发和成果的丰硕。
【关键词】: 雕塑艺术 传统雕塑 雕塑家 作品 艺术风格 艺术灵感 思想内涵 艺术创作 奥林匹克精神 博物馆
【分类号】:J305
【正文快照】: 在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界.李象群的作品和影响力已经展现得越来越明朗。从上世纪末至新世纪初以来,,我们从国内外雕塑界的一些大型展览、博物馆的收藏、国内文史纪念馆的名人造像及架上艺术创作和会展等领域之中.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李象群雕塑艺术创作力的勃发和成果的丰硕。作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妥木斯;文浩雕塑简介[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1期
2 张得蒂;热爱生活 表现生活[J];美术研究;1980年04期
3 丁洁因;大同九龙壁简介[J];美术研究;1980年04期
4 刘开渠;对雕塑创作的几点意见[J];文艺研究;1980年04期
5 傅天仇;雕塑的遗产和创造[J];文艺研究;1980年04期
6 温廷宽 ,陈少丰;传神——中国古代雕塑的可贵特征[J];文艺研究;1980年04期
7 张松鹤;西方现代雕塑艺术观感[J];文艺研究;1980年04期
8 ;配合城市建设发展雕塑艺术的建议[J];美术;1980年10期
9 袁仲一;秦俑艺术初探[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10 吴克强;青瓷雕塑[J];江苏陶瓷;198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永康;;美,寓于运动之中——林黛玉性格世界透视[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2 宋建华;;建筑雕塑结合论[A];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C];1999年
3 张颖岚;;秦陵百戏俑艺术风格初探[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和红星;;城市雕塑贵在“画龙点睛”展现“文化特色”[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黄勇;;关于雕塑教育的一点思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6 于小平;;后现代情境中的当代中国雕塑[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7 印质明;;“神”与“形”[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8 李艺;;艺术欣赏教学的特征与实践性[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9 郭亚男;;现代城市雕塑的色彩空间[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雷金铭;胡铭;;不同金属合铸器文物的保护修复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福建记者站 洪一树;闽南建筑博物馆蔡氏古民居[N];中国旅游报;2000年
2 钟展;“晦涩难懂的东西只能使蠢人上当”[N];中国文化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张小兰;亨利·摩尔怎么看[N];中国文化报;2000年
4 雨夫;艺术与科学的灵魂同是创新[N];光明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朱庆 通讯员 谭忠;注重基础 破除“围墙”[N];光明日报;2000年
6 杨光;冷落亨利·摩尔是我们的遗憾[N];光明日报;2000年
7 文科;独特的艺术语言[N];内蒙古日报(汉);2000年
8 ;“艺术与科学的灵魂同是创新”[N];人民日报;2000年
9 剑武;历史,定格青岛[N];人民日报;2000年
10 记者 宋学春;青岛旅游业实施政府主导战略[N];人民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黎日晃(Lai Yat Fong);元代雕塑艺术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威;中国传统雕塑之特色[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2 吴黎葵;高层建筑雕塑性艺术造型设计创意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3 李伶美;论汉代雕塑的东方造型与人性美[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4 马军;试论雕塑材料语言与造型[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5 杨贤宗;希腊罗马古典艺术的世俗倾向[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6 熊永强;中国史前雕塑人像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骆韬颖;浅析当代艺术中雕塑与装置的关系[D];四川大学;2003年
8 滕驰;空纳万境 白多余韵[D];内蒙古大学;2004年
9 梁川;宝玉通灵 应目会心——论宋代玉雕审美之转捩[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杨西;环境·形式·意义[D];重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63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863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