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雕艺术风格初探
本文关键词:宁夏石雕艺术风格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宁夏石雕 西夏王陵 艺术风格 固原博物馆 石狮雕刻
【摘要】: 雕塑,是艺术的特殊形式,它通常以石、木、竹、骨、泥等为材质,运用雕凿、刮削、打磨等方式创作。由于雕塑的材质本身已具有特殊的美感,加上它可以长期的保留,因此成为艺术各门类当中倍受喜欢的一种。在古代,皇家园林、帝王墓室、官员府邸等都会摆放雕塑,以象征威严,预示吉祥或显示阔绰。民间也有如“拴娃石”、“拴马桩”等各种石刻。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灵性的结晶,它用自己的语言形式记录了华夏上万年文明的风雨历程,包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原始社会的雕塑尚不属于“准艺术”的范畴,但自进入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以后,中国古代雕塑在每一个朝代都有大量的创造,仅秦始皇陵兵马俑已足见中国古代帝王对雕塑的重视和偏爱。从时间来讲,不同时代的雕塑会有继承,也会有变化。按地方划分,各地方的雕塑有相近之处,同时,每一地方的雕塑也有自己的特点。 宁夏地处中国西北,黄河中上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华夏上万年的文明也包含了宁夏的文明。鲜见的古代遗留下来的宁夏石雕并不很多,主要有西夏王陵石雕遗留和固原博物馆藏古代官员府邸石雕等。受地域、政治、经济等综合文化的影响,宁夏的石雕具有自己的面貌,他的另类怪异的艺术气质堪为雕塑中一绝。由于各方面原因,宁夏的石雕一直没有被专门文献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整理过。笔者借本文,或以抛砖引玉为目的,以简短文字和搭配图片,将其供奉给读者,以供鉴赏、了解和深入探究。
【关键词】:宁夏石雕 西夏王陵 艺术风格 固原博物馆 石狮雕刻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30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绪论8-10
- 1 关于中国雕塑10-15
- 1.1 中国雕塑的开始,原始雕塑和奴隶社会雕塑10-11
- 1.2 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成熟时期,封建社会的雕塑艺术11-15
- 1.2.1 秦汉时期的中国雕塑艺术11-12
- 1.2.2 隋唐时期的中国雕塑,高度发达的中国艺术12-14
- 1.2.3 十世纪以后,中国雕塑艺术的衰弱阶段14
- 1.2.4 新中国以来的雕塑艺术现状14-15
- 2 宁夏文化泛论15-20
- 2.1 宁夏文化的生成15-16
- 2.1.1 宁夏的古人类遗址文化15-16
- 2.1.2 宁夏的古生物遗址文化16
- 2.2 宁夏文化的发展16-20
- 2.2.1 丝绸之路文化16
- 2.2.2 西夏遗存文化16-17
- 2.2.3 以回族优秀文化为主体的多元宁夏文化正在发展中17
- 2.2.4 宁夏民间艺术17-20
- 3 西夏王陵雕塑20-28
- 3.1 西夏陵墓石雕24-27
- 3.2 经幢、栏柱及各种饰物雕刻27-28
- 4 固原博物馆藏石狮、石羊、石马、石人等风格初探28-45
- 4.1 固原介绍28-29
- 4.2 中华石狮文化29-32
- 4.2.1 石狮在中国的产生29-30
- 4.2.2 石狮雕刻承载的民俗文化内涵30-32
- 4.3 固原博物馆石雕艺术风格探微32-45
- 4.3.1 博物馆门口左右摆放的两尊石狮37-38
- 4.3.2 石刻馆门口左右摆放的一对石狮38
- 4.3.3 古墓馆门口左右摆放的一对石狮38-39
- 4.3.4 古墓馆后有一小庭院,庭院门前有一对石狮39-40
- 4.3.5 拴马桩石狮40-41
- 4.3.6 石人、石马、石羊特征41-45
- 参考文献45-46
- 后记4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能;席勒论戏剧的人类学功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谢青松;陈光连;;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3 郑英杰;湘鄂渝黔边传统体育与山寨文明进程[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刘婷;浅论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来自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村”彝族村寨的调查[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刘晖;民族旅游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6 王晓军;全球化背景下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几点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7 杨建新;;论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J];甘肃理论学刊;2006年02期
8 向丽;审美制度:日常生活的讲述者——以广西那坡县黑衣壮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何霜;从壮语和泰语的亲属称谓看壮、泰两族的婚姻形态[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赵利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重构[J];固原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用频;;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打造民族旅游精品——黔西南州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孙芳琴;;中西修辞语用中的饮食文化探析[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林修平;;青海土族“纳顿”傩戏初探[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宏;平地女性与山地女性[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冯昆思;试论云南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张晓琼;变迁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4 陆启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张景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赵德光;现代化进程中云南石林阿诗玛文化的转型与重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李和平;重庆历史建成环境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马克继;云南回族农商文化传统与经济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德珍;湘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2 聂卉;南宁城市旅游文化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1年
3 姚冰;巴厘戏剧与西方现代派戏剧[D];厦门大学;2002年
4 高红艳;贵州喀斯特地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5 彭洪升;突破增收瓶颈 加速脱贫致富[D];湘潭大学;2003年
6 胡迪雅;民族高等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陈怡琳;藏戏近几十年来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沈越;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舞蹈艺术课程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肖霞;生命最初的愉悦及其物化——论原始艺术的发生[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芳;桂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869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869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