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匏器”的设计方法与再生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06:31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匏器”的设计方法与再生途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匏器 聊城东昌府区 雕刻葫芦 设计方法 再生途径
【摘要】:匏器,又叫葫芦器,把天然葫芦经过雕刻、切割、烙画等加工技法后制作而成的葫芦器具,具有观赏、把玩、实用的功能,葫芦是天然造物,而葫芦器是人类技艺造物的结果。它在古代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器具,用途广泛,如用葫芦做成的水瓢、碗、乐器等。笔者的家乡山东聊城盛产葫芦,有“葫芦艺术之乡”的美誉,聊城市东昌府区的雕刻葫芦至今已经存在了数百年,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福禄、祥瑞的象征,有非常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寓意,现在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量琳琅满目的新型材质的器具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目前葫芦产业发展缓慢。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法对聊城东昌府地区的雕刻葫芦做了详细的调研和研究,引用现代设计的一些理论方法,从它的外形、材质和题材上找创新点,最后,经过再生途径的研究,结合现有成功的案例,改变现有的产业模式,建立雕刻葫芦的特色品牌,希望聊城东昌雕刻葫芦能够在现代设计理念与方法的引导下,紧跟时代潮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评价标准,能够重新回归到人们的生活中,使聊城东昌的雕刻葫芦产业的发展道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关键词】:匏器 聊城东昌府区 雕刻葫芦 设计方法 再生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314.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3
- 一、研究缘起7
- 二、研究现状7-10
- 三、研究内容10-11
- 四、研究方法11
- 五、创新点难点11-13
- 第一章 中国传统匏器之聊城东昌雕刻葫芦13-23
- 第一节 中国传统匏器的概述13-18
- 一、匏器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历程13-15
- 二、传统匏器的特点15-16
- 三、传统匏器的器具分类和用途16-18
- 第二节聊城东昌雕刻葫芦相关概况18-21
- 一、雕刻葫芦的历史渊源18-19
- 二、聊城东昌雕刻葫芦的特点19
- 三、聊城雕刻葫芦的工艺流程19-21
- 第三节 聊城东昌雕刻葫芦的艺术风格和价值21-23
- 一、东昌雕刻葫芦与当地民间艺术的影响21-22
- 二、东昌雕刻葫芦的价值22-23
- 第二章 聊城东昌雕刻葫芦的现状调查23-28
- 第一节 聊城东昌雕刻葫芦的雕刻工艺调查23-25
- 一、传统雕刻葫芦的存在形式调研23
- 二、从事葫芦雕刻的艺人现状调查23-25
- 第二节 聊城东昌雕刻葫芦的使用现状25-26
- 一、在农村雕刻葫芦使用的状况25
- 二、在城镇区域雕刻葫芦的使用状况25-26
- 第三节 聊城东昌雕刻葫芦存在的问题分析26
- 一、传统葫芦器具的设计存在缺陷26
- 二、从事雕刻葫芦的艺人老龄化严重26
- 第四节 东昌雕刻葫芦器具逐渐消失的原因分析26-28
- 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26-27
- 二、雕刻葫芦的继承方式和加工雕刻模式落后27
- 三、传统葫芦雕刻缺少时代气息27-28
- 第三章 聊城东昌雕刻葫芦的创新设计方法研究28-37
- 第一节 创新对于雕刻葫芦的重要地位28-29
- 一、创新的价值与意义28
- 二、设计理论的借鉴28-29
- 第二节 葫芦外形的创新设计29-31
- 一、典雅时尚的造型29-30
- 二、造型与功能的完美结合30-31
- 第三节 葫芦材质与其他新材质的结合31-33
- 一、草编、竹编与葫芦材质的结合31-32
- 二、陶瓷与葫芦材质的结合32-33
- 第四节 雕刻葫芦题材上的创新方法设计33-37
- 一、葫芦文化产品的设计创新33-34
- 二、葫芦首饰的设计创新34-35
- 三、葫芦雕刻元素创新35
- 四、葫芦使用方式的创新35-37
- 第四章 传统匏器和聊城东昌雕刻葫芦的再生途径研究37-45
- 第一节 创新思维和观念的培养37-38
- 一、雕刻葫芦从业者的思维模式创新37
- 二、用户认知37-38
- 第二节 东昌雕刻葫芦传承人的培养38-39
- 一、调整对葫芦传承人的培养方式38
- 二、将传统雕刻技艺与未来设计教育相结合38-39
- 第三节 东昌雕刻葫芦传统产业模式的创新39-41
- 一、生产和雕刻方式的创新39-40
- 二、销售模式创新40
- 三、特色葫芦雕刻品牌的建立40-41
- 第四节 拓宽东昌雕刻葫芦产业的商业领域41-45
- 一、雕刻葫芦旅游纪念品的开发41-42
- 二、雕刻葫芦日用商品的再设计42-43
- 三、与商品包装的结合43
- 四、打造雕刻葫芦趣味工坊43-45
- 总结45-46
- 致谢46-47
- 参考文献47-48
- 附录一:传统匏器的器具分类和用途48-51
- 附录二:实地调研资料图集51-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宋镐;;匏器之巧 盈盈一握[J];养生月刊;2009年06期
2 王春元;温桂华;;文化与收藏[J];青年文学;1997年12期
3 纪泽;;匏器的鉴识及市场分析[J];艺术市场;2006年01期
4 王世襄;谈匏器[J];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01期
5 卡缪;;匏器 从宫廷到民间的玩物[J];市场周刊(艺术财经);2013年01期
6 赵汉生;;匏器[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2年00期
7 ;拍坛·资讯[J];当代人;2013年10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刘洋;龙江匏器传承人“授人以渔”帮聋哑人就业[N];哈尔滨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力澎;“匏器”有天地[N];新农村商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路颖颖;中国传统“匏器”的设计方法与再生途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880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880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