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连载对小说创作与出版的影响
本文选题:小说 切入点:网络连载 出处:《出版广角》2013年03期
【摘要】:网络连载模式对目前的小说创作影响很大,它催生了超级长篇小说,也导致了小说创作的商业化、模式化和肤浅化,由此造成了小说创作质量下降的情况。网络传播技术在深刻影响小说创作的同时,也极大地突破了传统的图书出版模式,从而促生了在线付费阅读制度,推动了小说与影视、网游、动漫等文化产业的联姻,加速了小说创作融入文化产业的进度。
[Abstract]:The network continuous mod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urrent novel creation. It gives birth to the super novel, and also leads to the commercialization, pattern and superficial of the novel creation, which results in the decline of the quality of the novel creation.While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deeply influenced the novel creation, it has also greatly broken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book publishing mode, thus promoting the online payment reading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marriage of the novel with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such as film, television, online games, animation and so on.It accelerates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novel creation into cultural industry.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
【基金】:2012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之阶段成果(2012B164)
【分类号】:G239.2;I207.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朱乾坤;;试论科技期刊的商品属性及其现实意义[J];编辑学报;2012年02期
2 杨驰原;;寻求与传统出版业携手共赢——访起点中文网总经理吴文辉[J];出版参考;2006年34期
3 贾亚洲;;期刊网络品牌的保护与推广[J];科技与出版;2008年12期
4 杨秋霞;;数字出版环境下科技期刊单篇文章的作者及出版者信息标注[J];科技与出版;2012年05期
5 宋丽娟;孙逊;;“中学西传”与中国古典小说的早期翻译(1735—1911)——以英语世界为中心[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桂玲;;略论阅读研究中的三次视角融合[J];北方论丛;2008年05期
2 王蒙;;接受美学观照下的翻译策略选择[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刘寒娥;;数字出版背景下图书选题策划的立体化方略[J];编辑之友;2009年11期
4 张文东,王东;略论文学阅读的特殊品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5 杜莹杰;;“陌生化”的诗学流变及其在文艺作品中的审美诉求[J];武陵学刊;2011年01期
6 杨博;;不同文本翻译中的读者关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黄琦;;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法国中尉的女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8 孙尚前;;论图画故事的“召唤结构”[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9 王萍;王冬梅;;空灵意境的营造与动态结构的平衡——中西诗学话语中的空白观对比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李新庭;庄群英;;华裔汉学家王际真与“三言”的翻译[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海燕;中学语文教育与现当代文学[D];山东大学;2011年
4 刘强;全媒体时代中国电影批评的“元批评”[D];山东大学;2011年
5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连晓霞;《金光大道》:政治意识形态规约下的文学话语[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陆怡玮;“思想式写作”造就的得与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傅洁琳;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刘阳;小说本体论[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英;独具匠心的读者召唤结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陆燕;“前理解”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林丽娟;“三要素”理论视域下中国短篇小说的转变形态[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炜;从接受美学看《魔戒》带给读者的多重审美经验[D];西北大学;2011年
6 霍胜侠;20世纪西方含混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欧慧敏;纽约时报《书评》副刊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潘江曼;美学视野下的蔡志忠古典漫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梁春燕;论伊恩·麦克尤恩小说的互文性[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刘海鹏;审美、信仰、消费的交错:奇幻小说接受效果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咏堂;论科技期刊品牌的内涵[J];编辑学报;2004年02期
2 周仁惠;李宏伟;汤兴华;;国内外学术期刊刊登作者简介情况对比分析[J];编辑学报;2007年06期
3 谭丰华;;科技期刊知识营销探析[J];编辑学报;2010年03期
4 王琳;;科技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可行性选择之一:编营分离[J];编辑学报;2011年01期
5 张伯海;谈期刊品牌[J];出版参考;2003年07期
6 李林平;;传统期刊,在网络媒体冲击下如何突围[J];出版广角;2008年05期
7 柳斌杰;;新媒体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传媒;2006年12期
8 姜彩芬;;网络品牌建设[J];经营与管理;2007年10期
9 袁桂清;游苏宁;包务业;苏青;王晓彬;;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年06期
10 栎风;;传统期刊品牌的网络延伸与增值——记龙源期刊网的期刊互联网出版[J];科技与出版;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袁桂清;游苏宁;蔡丽枫;徐妍;罗玲;白书忠;;中国科技期刊品牌评价与培育方法研究[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希;;魏锡林长篇小说《黑白两界三不管》序[J];民主;2001年08期
2 古.才仁巴利;;从主题的深化谈青海蒙古族当代小说的发展[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庄戈;;心灵的投射——芮伯芝作品解读[J];大庆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4 田丽维;;借助想象的力量,领会小说的思想——浅谈外国小说的阅读和理解[J];中学语文;2010年18期
5 李明泉;向荣;;小说的时间意识[J];文学自由谈;1992年01期
6 张颐武;;记忆的置换——读张者的《月亮花》[J];红岩;1998年06期
7 车前子;;梦游者的肉身[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徐建纲;;论劳伦斯作品的叙事风格[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9 尤凤伟;;李辉和他的小说[J];文学界(专辑版);2009年11期
10 彭青龙;;彼得·凯里:从新派小说家的代表到民族神话的制造者[J];当代外语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艳中;;出版形式发展及其与内容、观念的关系[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罗先碧;;对科技期刊出版形式变化的思考[A];编辑工作论丛[C];1997年
3 吴利平;;由出版形式的变化而感悟——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共存[A];第六届全国医药卫生期刊编辑出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4 姚远;;中国科技期刊源流与历史分期[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5 郭云杰;;从滩头年画看中国濒绝民间艺术前景[A];出版业调查报告——第四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4年
6 陈敬根;;开放存取形式下著作权的保护[A];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卫幸芝;;关于高校资料室期刊网络化设想[A];高校信息文献开发与利用——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第6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8 周全;;试论科技期刊加强保密工作的意义和对策[A];高校编辑出版文集[C];1995年
9 徐丽芳;;数字出版:概念与形态[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10 徐红星;;科技期刊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思考[A];中国高校学出版(Ⅱ)——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3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小欣;革新出版形式[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2 记者 余传诗;海外遗珍以出版形式全面回归[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吴正;创作这个话题[N];文艺报;2011年
4 韩为卿;出版形式将成河南期刊质检重要内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5 记者 陈杰;日本流行漫画首次以数字形式进入国内[N];北京商报;2011年
6 记者 曹亚宁;新闻出版总署规范期刊出版形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李建军;“真实是文学的最佳模式”[N];人民日报;2011年
8 孙芳华;Mook引领图书出版新潮流?[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9 刘拥军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欢呼多元出版时代[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10 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规范期刊出版秩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金英姬;千世峰的《石溪邑的新春》:朝鲜农业合作化运动及其叙事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2 黄宗贤;还原真实的大卫·洛奇[D];南开大学;2009年
3 天梨;葛尔乐朝克图及其小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傅书华;蓦然回首[D];河南大学;2004年
5 赵章超;宋代文言小说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孙圣英;阿兰·罗伯-格里耶新小说中的时间[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7 冯智勇;生物医学学术图书出版规律探讨与对策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青格乐图;探析新世纪蒙古小说作品的和谐之美[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扬;《履园丛话》小说作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金凤;尹湛纳希小说创作爱恋主题的深化[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赵点点;艾米丽·奈斯露拉小说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赵丽玲;明清小说作品命名方式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6 任宗瑶;方寸世界大迷宫[D];青岛大学;2010年
7 张黎;现状与展望:新时期英语图书出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李文慧;《池北偶谈》小说作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胡利梅;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桑德拉·希斯内罗斯小说作品[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10 田永丽;延续与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12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1712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