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动漫发展的“
本文选题:动漫 + 产业 ; 参考:《电影文学》2011年18期
【摘要】:近年来从内蒙古的动漫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从政府扶持、人才培养还是动漫创作、展览展映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开始形成良好的动漫创作环境,在民族文化大区的建设中已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势头。但相对于起步较早的沿海经济发达省市来说,内蒙古动漫产业优势却并不明显,尤其在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上还依然存在很多的缺失与不足。本文将从产业化发展视角来认识和探讨内蒙古的动漫产业发展之路。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tion in Inner Mongolia, we can see that no matter from the government support, talent training or animation creation, exhibition and other aspects, we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and began to form a good animation creation environ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thnic culture area has shown a strong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astal provinces and cities, the advantages of animation industry in Inner Mongolia are not obvious, especially in the road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deficiencies and deficiencies. This article will understand and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tion industry in Inner Mongol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ization.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科学基金资助
【分类号】:J954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一璜;;韩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述评[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戎宁;陈彦许;;中国动漫产业的现状分析[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李子蓉;;美、日、韩动漫产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华;新消费者与品牌传播[D];四川大学;2004年
2 董羽;从“蓝猫”看我国的动画产业化[D];兰州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青奇;;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年24期
2 李若梅;吴振尘;;论儿童文学在动漫作品中的运用[J];电影评介;2010年07期
3 宋军;;动漫艺术对红色文化的传播[J];文艺争鸣;2010年18期
4 黄坚;;动漫形式中的闽台文化特征指向[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魏华;;动漫对于中国连环画未来发展的影响研究[J];电影评介;2009年08期
6 黎黎;;浅析动漫卡通形象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年05期
7 章达文;王凯;;浅谈中国动漫形象的历史谱系[J];大家;2010年08期
8 陈玲;;动漫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播的一些问题思考[J];电影评介;2010年08期
9 蔡友;;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1期
10 李挺;李海瑞;;动漫:视觉盛宴下不可忽视的隐忧[J];新闻世界;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渝中;栾玉琴;;振兴云南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考[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陈万义;;产业结构的演化分析[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齐文杰;胡方;岳宏;亢春梅;胡文炯;;中国传感器产业的现状[A];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论坛暨东北MEMS研发联合体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符明联;李淑琼;吴建华;;夏播油菜与高寒山区产业结构调整[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5 郑后建;;承接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业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策略[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吕月珍;吴宇哲;;区域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变化研究——基于浙江省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用地效益的比较[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周勇;;教育扩张和产业发展如何影响大学生就业[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陆修闽;蔡盛华;陈小明;胡宁三;;调整福建柚子产业结构,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张敦富;朱坚真;窦杰;;西部大开发中的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门题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李悦;;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向与合理化标准[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二届年会专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道宾 本报记者 徐根亮 晓红;中部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2 记者 缪毅容;必须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产业结构 进一步出台政策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N];解放日报;2008年
3 记者 陈建强;天津: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N];光明日报;2009年
4 苏辉;陕西省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5 特约记者 闫盛霆 通讯员 谭青 张海美;龙泉镇产业结构破题重生[N];淄博日报;2009年
6 记者 郑先聪;达州产业结构 从“213”转向“231”[N];四川日报;2010年
7 张晔 朱波;通州产业结构着眼低碳转型[N];科技日报;2010年
8 沈尚文 本报实习记者 程廷;我省产业结构在“承接”中升级[N];安徽经济报;2010年
9 中共宁晋县委书记 孔祥友;实现产业结构的再优化[N];河北日报;2010年
10 哈尔滨工程大学 李国龙;调整我省产业结构 建设节约型社会[N];黑龙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向国;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进程与测度体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2 郭宇强;我国职业结构变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王楠;东北经济区产业转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黄晓凤;结构、技术与制度视角下的国际贸易摩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吴晓隽;上海大都市圈的结构及功能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徐君;基于熵理论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与产业演替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曹邦英;产业集群成长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鞠晴江;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9 赵卫防;香港电影产业流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10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爱峰;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2 刘丰;FDI对江苏省制造业产业结构及效率的影响[D];东南大学;2004年
3 李杰;国内产业结构低端锁定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代辉;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5 郑会青;我国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创新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6 武贵龙;永宁县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李勇齐;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及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郭光文;岳阳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9 江汇;我国电力工业产业结构与关联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10 杜鹃;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与其产业结构研究——兼论西部县域产业定位及武隆县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D];重庆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787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1787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