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动漫艺术论文 >

日本动漫中的文化印象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09 05:06

  本文关键词:日本动漫中的文化印象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日本动漫和茶道、艺妓、相扑被视为日本的四大国宝。作为大众文化现象之一,日本动漫产生于工业社会经济文化一体化之中,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贴近大众生活,满足了人们对于特定文化的渴求。它以鲜活、明朗的姿态呈现,不断演绎人世善恶、美丑,通过现代媒体进行传播,画面设置丰富,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日本动漫故事题材广泛、情节起伏跌宕,展示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没有年龄和职业的界限,受众遍布社会各层,以一种貌似轻松休闲的方式讲述着一些本质而深刻的道理,其背后蕴藏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体现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观。 本文从叙事和文化角度对日本动漫进行详细分析,其中叙事分析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叙事结构、情节设置、角色设置以及叙事语法,以具有代表性的动漫作品为例,深入讨论动漫故事情节的设置原则和人物的行为模式。在文化分析部分,从日本武士道、“物哀”、“强者崇拜”以及“西学东进”四个方面入手,挖掘日本动漫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通过以上两个角度的阐述,最后得出日本动漫深层次体现的是“存在与占有”的生存方式,同时以《新世纪福音》为例展开详尽的论述,从象征、心理以及哲学三个方面分别说明了动漫作品所展现的现代人的彷徨和内心深处的需要。
【关键词】:日本动漫 日本民族文化 叙事 存在 占有
【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95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1章 引言10-17
  • 1.1 概述10
  • 1.2 日本漫画的发展10-14
  • 1.2.1 开创时代11
  • 1.2.2 明治维新的新漫画11
  • 1.2.3 幽默与偶像漫画11-12
  • 1.2.4 新漫画时代12-13
  • 1.2.5 动画时代13
  • 1.2.6 漫画迅速发展的十年13-14
  • 1.2.7 成熟时期14
  • 1.3 日本动画的发展14-17
  • 1.3.1 战前草创期14
  • 1.3.2 战后探索期14-15
  • 1.3.3 题材确定期15
  • 1.3.4 画技突破期15
  • 1.3.5 线路分化期15-16
  • 1.3.6 风格创新期16-17
  • 第2章 日本动漫中的叙事17-36
  • 2.1 日本动漫故事结构17-20
  • 2.2 日本动漫情节设置20-25
  • 2.2.1 日本动漫情节组织原则20-21
  • 2.2.2 情节类型及设定21-22
  • 2.2.3 背景设置22-25
  • 2.3 日本动漫角色设置25-33
  • 2.3.1 主角25-28
  • 2.3.2 配角28-30
  • 2.3.3 反角30-33
  • 2.4 叙事语法33-36
  • 第3章 日本动漫中的文化分析36-44
  • 3.1 日本动漫中的“物哀”36-39
  • 3.2 日本动漫中的武士道39-42
  • 3.3 日本动漫中的“强者崇拜”42-43
  • 3.4 “西学东进”43-44
  • 第4章 日本动漫中的“存在与占有”44-52
  • 4.1 《EVA》象征分析45-49
  • 4.2 《EVA》心理分析49-50
  • 4.3 《EVA》哲学分析50-52
  • 致谢52-53
  • 参考文献53-54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张洪根;网络交往行为与人的自由的哲学解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杨春芳;福柯话语理论的文化解读[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4 项松林;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季乃礼;弗洛姆的社会性格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火源;论杨绛的反讽——以《洗澡》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熊华军;高校校园流行文化反思[J];成人教育;2005年01期

8 曹禧修;小说修辞学框架中的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J];当代文坛;2003年05期

9 朱美禄;以结构制造存在的幻象——对格非小说《戒指花》的一种阐释[J];当代文坛;2005年05期

10 王化雪;周国华;;从符号学的角度看《蒙娜·丽莎》[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2 白岸杨;;《白鲸》及其作者的宗教伦理观分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温奉桥;现代性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朴姿映;空间的建构与想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孙国峰;制度演进的互利原则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毛勒堂;经济正义:经济生活世界的意义追问[D];复旦大学;2004年

6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7 李庆霞;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冲突[D];黑龙江大学;2004年

8 康尔;电影表述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9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志军;论马克思的宗教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晓丽;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及其教育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琳;弗洛姆论人的生存[D];湘潭大学;2002年

3 张磊;人性·异化·爱[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4 袁先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鹏;体验与表达[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许文果;对赫尔巴特学生观的再认识[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晓军;张竹坡叙事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昀韬;燕尾飞扬,,以自己的方式超越传统——阅读理论反观下的纳博科夫小说艺术[D];吉林大学;2004年

9 刘敏;弗洛姆技术社会人道化思想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10 梁艳青;释放与整合——鲁迅《故事新编》对传统文化的阐释[D];河北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日本动漫中的文化印象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294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2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