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动漫艺术论文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02:27

  本文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非遗保护是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存在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但是作为遗产被提出、认可并成为保护的对象,则是近期的事情,作为一种遗产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尚且“年轻”。作为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需要诸多学科的参与,非遗保护措施需要大胆地创新与探索。 动漫是现在中国最炙手可热的文化产业行业之一,对动漫的研究大都从动漫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动漫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研究,基本上是以动漫产业发展为视角,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作动漫文化资源,探讨如何利用非遗促进中国动漫提升的问题。我们认为,在当代文化环境之中,动漫既是文化产业行业,是一种艺术创作和休闲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媒介,还是能够广泛应用于人们生产与生活之中的视觉影像工具;动漫极富感染力、亲和力,尤其对青少年群体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在某种程度上动漫是与心灵相通的人类共同语言。动漫应该是当代非遗保护的积极参与者,也能够胜任促进非遗传承与传播的任务。因此本文提出,我们应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视角,将动漫视作能够促进非遗传承与传播的途径之一。传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措施,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本文认为动漫能够有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传承与传播。本文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的研究命题,在非遗研究和动漫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历史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文献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等对选题进行了系统地论述与研究。 论文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是对研究命题的背景介绍和对研究命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论证,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梳理论述逻辑。 其中,第一章首先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生存困境。在现代化和全球化所带来的社会转型影响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口授心传为主的自发式传承难以应对生产生活巨变所带来的冲击,非遗在当代的生存与传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然后分析了当代非遗的传承条件和传承语境。提出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传承,需要重新建立与当下生活的联系、重新发挥在当代社会中的功能,同时还需要社会传承氛围的培养;并提出传媒文化、视觉文化和文化产业是构成当代非遗传承的主要文化语境,是非遗保护和传承措施的探索研究必须考虑的影响因素;本章在非遗传承条件和传承语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非遗在当代的传承传播方式应该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需要现代传媒、文化产业和现代教育的参与。本章最后指出,动漫作为艺术创作形式、文化传播工具、文化产业行业、数字影像科技,能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媒、文化产业和现代教育式传承与传播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二章首先针对动漫越来越丰富的内涵,提出可以从动漫本体、动漫产业、动漫应用这三个维度来理解当代社会环境中的动漫,并结合这三个维度对动漫进行概述,同时这三个维度也将作为后续研究内容展开的逻辑;然后在分析中国民族动漫的责任与使命的基础上,指出促进非遗的传承与传播是民族动漫的内在使命,从而论证了非遗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的必要性;本章还从动漫的开放性角度论证了非遗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的可行性,论文指出动漫是一个开放的文化系统,动漫的开放性、包容性和民间性为丰富多样的非遗的动漫转化提供了多元的方式,从而肯定动漫能够作为非遗传承与传播的有效途径。 论文的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五、六章,是本文的主体内容,主要是以动漫的三个维度为逻辑,分别探讨了动漫本体、动漫产业、动漫应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第三章和第四章从动漫本体的角度,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表达、传播与接受。其中,第三章探讨了动漫语言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动漫影像,本章结合动漫作品的构成元素,分别探讨了动漫设计、动漫音乐、动漫故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设计元素、音乐元素和民间文学的表达策略,并在分析日本动漫类型创作特点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以类型化的创作对相应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表达的方案;第四章主要探讨动漫作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并分析受众对相关动漫作品的接受。通过动漫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动漫视觉影像,并以动漫作品为载体进入大众传播。论文以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非遗动漫的大众传播进行了分析,指出以动漫为载体的传播,能够以文化增殖带来非遗信息的放大、以议程设置引导受众对非遗的关注、作为“第三文化”推动非遗的国际化传播,并以对青少年群体特有的吸引力与说服力优化非遗在动漫受众中的传播效果;本章还提出非遗动漫的接受过程可以分为注意-选择、理解-联想、模仿-实践三个阶段,并逐阶段对受众的非遗动漫接受进行了分析。 第五章从动漫产业的维度,探讨动漫产业如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传承与传播。本章首先从非遗自身的理论层面和非遗保护的现实需求层面,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传承的必要性,并提出动漫产业是非遗的产业化传承途径之一;然后本文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漫产业化的产业链模型,并以动漫产业链为视角,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进入动漫产业链,并随产业链的延伸而得到传承与传播的过程;本章还从消费认同的角度,提出以动漫消费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建构的观点,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和分析。 第六章从动漫应用的角度,分析动漫创意和动漫技术在非遗的教育式传承与传播中发挥的作用。本章第一部分探讨了动漫在非遗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在对非遗教育“从娃娃抓起”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分析了动漫在非遗普及教育中的应用;展览是非遗非正式教育的主要方式,本章第二部分在分析非遗展览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动漫在非遗展览中的作用与应用。 结语部分对论文内容进行了总结,在肯定动漫能够有效促进非遗在当代的传承与传播的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漫化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性地提出了非遗动漫化应该遵循的原则。 总的来说,本论文具有以下几点创新:第一,研究方向的创新。当前学术界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动漫的关联性研究,以产业发展视野下的研究方向为主,此类研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为文化资源、动漫产业开发的对象,研究的落脚点在于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整合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而关于非遗保护视野下的非遗动漫化问题是研究的薄弱环节,存在较大的研究空白,而且在此类研究为数不多的文章中,以具体到某一项或某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微观研究和案例研究为主,缺乏深刻、系统的整体性研究,而且尚无博士学位论文涉足该研究方向。本论文针对学术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与空白领域,以动漫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作为研究方向,具有创新性;第二,研究视角的创新。针对当代动漫日趋丰富的内涵,本文提出应从动漫本体、动漫产业、动漫应用三个维度来理解当代动漫,并以动漫的三个维度为研究视角,构架了本文的主体内容,为条理、全面地探讨动漫促进非遗在当代的传承与传播问题建立了比较合理的论述框架;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漫化的一些方案与措施的创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表达方面,本文在分析和借鉴日本动漫类型特点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以类型化的创作对相应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表达的方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产业化传承方面,本文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漫产业化的产业链模型,并从“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动漫衍生产品和衍生行业与非遗的结合方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关键词】:非遗保护 动漫产业 现代传媒 文化传播 文化产业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122
【目录】:
  • 中文摘要10-14
  • ABSTRACT14-18
  • 绪论18-39
  • 一、研究意义与目的18-19
  • 二、研究现状19-27
  • 三、研究方法27-28
  • 四、论文的创新与存在的问题28-29
  • 五、论文中相关术语的界定与说明29-31
  • 六、中国动画对非遗的表达史31-39
  • 第一章 非遗的当代生存困境与传承传播方式的变迁39-58
  • 第一节 非遗的当代生存困境39-45
  • 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40-42
  • 二、当代生存困境和传统传承方式的式微42-45
  • 第二节 非遗的当代传承条件与文化语境45-53
  • 一、非遗在当代传承的条件46-49
  • 二、非遗传承的当代文化语境49-53
  • 第三节 非遗传承与传播方式的变迁53-58
  • 一、非遗的现代传媒传承与传播53-55
  • 二、非遗的文化产业传承与传播55
  • 三、非遗的现代教育传承与传播55-58
  • 第二章 非遗保护视野下的中国动漫58-93
  • 第一节 动漫概述:理解动漫的三个维度58-67
  • 一、文化与媒介的维度:动漫本体59-62
  • 二、产业与经济的维度:动漫产业62-65
  • 三、应用与技术的维度:动漫应用65-67
  • 第二节 非遗保护视野下民族动漫的使命67-77
  • 一、当代民族动漫的责任与使命67-74
  • 二、非遗的传承与传播:民族动漫责任的题中之义74-77
  • 第三节 动漫:非遗传承与传播的可行途径77-93
  • 一、动漫:开放的文化系统77-86
  • 二、动漫: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开拓空间86-93
  • 第三章 非遗的动漫化表达:从“口授心传”到动漫影像93-125
  • 第一节 动漫美术设计对非遗的表达93-102
  • 一、动漫整体美术风格设计对非遗的表达94-95
  • 二、动漫造型设计对非遗的表达95-97
  • 三、动漫动作设计对非遗的表达97-98
  • 四、动漫场景与道具设计对非遗的表达98-102
  • 第二节 动漫音乐对非遗的表达102-105
  • 一、动漫音乐的作用与分类102-103
  • 二、非遗音乐元素的动漫化表达103-105
  • 第三节 动漫故事对民间文学的表达105-110
  • 一、动漫与民间文学的“不解之缘”106-108
  • 二、民间文学的动漫化表达108-110
  • 第四节 动漫类型对非遗的表达110-125
  • 一、体育竞技动漫对竞技游戏类非遗的表达111-115
  • 二、职业动漫对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的表达115-119
  • 三、生活和校园动漫对民俗类非遗的表达119-123
  • 四、传记动漫对非遗传承人的表达123-125
  • 第四章 非遗的动漫化传播与接受125-150
  • 第一节 动漫本体对非遗的传播125-134
  • 一、文化增殖:动漫传播对非遗文化信息的放大125-127
  • 二、议程设置:动漫使非遗进入受众“头脑中的图像”127-129
  • 三、“第三文化”:动漫对非遗国际化传播的有效转译129-132
  • 四、说服与态度:动漫优化非遗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效果132-134
  • 第二节 受众对非遗动漫作品的接受分析134-150
  • 一、注意-选择:陌生化与异域异时感135-139
  • 二、理解-共鸣:怀旧情结与代入感139-145
  • 三、模仿-实践:行为的改变、梦想的确立、实践的持续145-150
  • 第五章 非遗的动漫产业化传承与传播150-177
  • 第一节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产业化途径150-155
  • 一、非遗理论层面的分析151-153
  • 二、非遗保护现实需求层面的分析153-155
  • 第二节 非遗的动漫产业化传承与传播155-169
  • 一、非遗的动漫产业化及非遗动漫的产业链模式155-157
  • 二、动漫产业对非遗的传承与传播157-169
  • 第三节 动漫消费与非遗认同169-177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及认同危机169-171
  • 二、动漫消费对认同建构的影响171-174
  • 三、以非遗动漫消费促进非遗认同的建构174-177
  • 第六章 非遗教育式传承与传播的动漫应用177-191
  • 第一节 动漫在非遗学校教育中的应用177-182
  • 一、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的反思177-178
  • 二、动漫对非遗中小学普及教育的辅助178-182
  • 第二节 动漫在非遗展览中的应用182-191
  • 一、“物”的展示到“非物”的展示183-185
  • 二、动漫在非遗展览中的应用185-191
  • 结语191-204
  • 参考文献204-227
  • 致谢227-229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229-230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23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聪;材料即形式——论动画材料与材料动画的形式风格[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韩笑;;类型动画与文化[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何建平;彭倩;;“中国80后在校大学生动漫消费行为”研究报告——以深圳地区为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刘跃进;解析国家文化安全的基本内容[J];北方论丛;2004年05期

5 王可;;关于中国高校动漫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美术;2011年02期

6 冉红;;动漫创作和接受心理艺术研究[J];当代电影;2009年10期

7 王擎;;动漫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高票房原因探析——基于受众视角[J];当代电影;2009年10期

8 葛玉清;;动画电影艺术空间的本土化生存[J];当代电影;2012年04期

9 彭玲;;日本动画传播“议程设置”的效应[J];电视研究;2007年08期

10 李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文化产业的评估研究[J];东岳论丛;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建军;风筝的文化生态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邵杨;国产动画的文化传统重构[D];浙江大学;2012年

3 蔡亚南;日本动画产业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1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291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6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