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动漫艺术论文 >

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一递进,两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1-02-24 23:52
  在国家大力推动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针对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递进,两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系统构建思路,即:构建递进式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融合。从而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有利于培养高技能的创新性动漫人才。 

【文章来源】: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8(03)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一递进,两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创新创业课程开设情况比例没有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高

创新创业,课程模块,课程,专业课程


ㄒ到逃?目?展。然而,对创新创业认识的误区,使部分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缺失。2.2创新创业课程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一般包含了基础模块、模拟模块和实战模块三大类[3]。然而,在实践中有些高职院校由于各种原因,开设的课程并不够系统,只是开设了其中一些模块的课程。上述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的23所高职院校中,全部都开设了基础模块的课程,有20所开设了基础模块和模拟模块的课程,只有12所学校完整地开设了三个模块的课程,如图2所示。而且,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开设的课程通常以公选课的形式面向所有的学生,不区分学生的年级和水平,由于学生水平差异巨大,无法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影响了教学效果。创新创业课程开设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图2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开设情况2.3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割裂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起源和发展,离不开发现和创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在实践中有些高职院校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没有根据专业的特点进行开设,讲授的内容与专业毫不相干,授课团队也没有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教师参与,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互相独立,其结果就是创新创业教育不了解专业教育,专业教育也不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甚至还存在互相挤占学时学分、互相对立的情况。这样就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立足专业进行创新创业。3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一递进,两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要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在人才培养中?

递进式,课程体系,创新创业


缦湛刂?、知识产权保护等创新创业实务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加大跨专业交叉课程、复合课程、实训课程、体验课程的建设力度,注重传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基本规律、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问题;三是面向专业三年级的学生,遴选创新创业意识强烈、专业能力扎实的学生成立动画创作工作室,承接校内外动漫项目的设计与制作,通过真实的动漫项目进行创业实战,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创新能力、冒险精神、风险意识和创业能力。递进式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图3递进式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3.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根据现代教育的理念,依据人才成长的规律,与专业结合[4]。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依托专业背景,结合专业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动漫创意、动漫设计与制作的专业技能,同时通过学习创新创业类知识与技能,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开发生产性、创新性、创业性实训项目,围绕动漫作品的创作,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意,提升专业创新创业能力,使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如在《二维动画设计》的课程教学中,以“大美女院”为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学校的了解,以动漫的形式设计学校的创意宣传动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立模拟公司,通过头脑风暴,迸发出一个个的创意,然后通过创意pk、小组讨论确定设计方案,小组成员扮演分镜师、动画师、合成师等角色,分工合作完成角色设计、原画设计、动画设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知行合一”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讨[J]. 付军,杨续波,成立平.  当代教育论坛. 2014(02)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 李世佼.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09)
[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J]. 邢娣凤.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04)
[4]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 李家华,卢旭东.  中国高等教育. 2010(12)
[5]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定位与培养模式[J]. 马继权,司春艳.  辽宁高职学报. 2009(12)



本文编号:3050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3050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f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