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师古《汉书注》义训术语研究
本文关键词:颜师古《汉书注》义训术语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颜师古 《汉书注》 义训 实词术语 虚词术语 术语体系
【摘要】:颜师古《汉书注》既有大量解释实词的术语,也有众多解释虚词的术语。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对两汉、魏晋南北朝以来训诂术语的沿用,同时也有发展和创新。颜师古《汉书注》之前的任何一家随文释义传注,义训术语都不如《汉书注》定型、成熟和完备,特别是说解虚词的术语。它揭示了唐代训诂学和义训术语的基本面貌:义训术语体系已接近完备,虽然少量术语还有变体,但大多数义训术语已经基本定型,且具有概括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关键词】: 颜师古 《汉书注》 义训 实词术语 虚词术语 术语体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颜师古《汉书注》训诂研究”(10XJA740001),项目负责人:胡继明
【分类号】:H131
【正文快照】: 所谓义训,就是不借助字形、字音分析而用通行语言(词语、短语或者语句)直接解释词义的方法。黄侃《文字音韵训诂笔记》称:“义训者,观念相同,界说相同,特不说两字之制造及其发音有何关系者也。”[1]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术语,任何学科的术语都是为服务本学科的特殊需要而产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道彬;;论王念孙对戴震学术的继承与发展——以《广雅疏证》为例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张劲秋;据境索义与文言词语训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石田田;;对《尔雅》编排体例的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4 何丽敏;刘芳池;;帛书《五十二病方》通假字语音关系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5 刘宏宇;;“不速之客”的两点语言学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6 林海鹰;试论《太平御览》对校勘《释名》的价值[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黎千驹;;“音近义通”原理论[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张猛;;关于训诂批评的几个基本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周雪梅;谈谈声符假借[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10 王祖霞;;《清嘉录》的语言学资料及辞书编写价值[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冬英;《尔雅》普通语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李婧;黄侃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贾璐;朱熹训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栗学英;中古汉语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赫兰国;辽金元时期的杜诗学[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8 芮东莉;上古汉语单音节常用词本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李艳红;《汉书》单音节形容词同义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钟如雄;汉字转注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树柏;古代汉语乐器名源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项云莎;戴震《方言疏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姚书平;从郑玄《毛诗笺》看汉代训诂学的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建伟;《山海经笺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叶姝;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神、怪、人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安沙沙;唐写本《新修本草》词汇释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畅;元白话讲章的语言学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元鹏;基于知识体的《说文解字》会意字构形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齐芳;韦昭《国语解》直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爱玲;通假方法与古文献考证[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阔;“底线”义训[J];兵团工运;2003年01期
2 白兆麟;传统“义训”之批判与“引申推义”之提出[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孙小超;;《论衡》训诂方法浅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王建莉;训诂方法——探索传统文化的管钥[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S1期
5 葛红杉;李玉涛;;郭璞《尔雅注》训诂术语释义例刍议[J];世纪桥;2007年05期
6 韦利锋;胡继明;;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术语“某,亦某字”探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胡继明;韦利锋;;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术语“读曰”与“读为”探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白北麟;近十年来中国训诂学之我见——从十部训诂学概论谈起[J];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01期
9 于金华;;试论义界及相关问题[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10 刘贤荣;;语文学习中的文字训诂[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范泊静;;训诂在词典释义中的应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志贤;;战国秦汉出土简帛的词典学价值[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赵丽明;;汉字侗文与方块侗字[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4 王天星;;借代的词汇功能[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申红玲;;《说文解字》中所见产科词语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褚良才;;敦煌变文中的古代军语汇释[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7 丁媛;张如青;;《五十二病方》“痂”字考[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冬英;;《尔雅》标点二则[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方方;颜师古、李善于《汉书》、《文选》相同作品注释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2 吕浩;《篆隶万象名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冬英;《尔雅》普通语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专;颜师古《汉书注》义训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胡超;颜师古《汉书注》的训诂内容[D];西南大学;2012年
3 张玉娟;颜师古《汉书注》释词系统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4 元玉杰;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方法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5 隋文娟;颜师古《汉书注》词义训释体例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谢美连;《汉书注》与《资治通鉴释文》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任国俊;颜师古《汉书注》研究[D];宁夏大学;2005年
8 韦利锋;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术语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翟迪;王先谦《汉书补注》训诂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10 周菊梅;《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词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04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04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