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泰汉语教学中有标记并列复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刍议
发布时间:2017-10-10 06:17
本文关键词:对泰汉语教学中有标记并列复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刍议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正如火如荼发展,学习汉语已成为包括泰国王室、政府及普通民众在内的一项全民运动。这既为汉语发展提供了空间,也为汉语二语教学提供了课题。并列复句是汉语学习过程中接触时间较早、使用频率较高且贯穿学习者整个学习过程的一类复句,并且泰汉语在并列关联词语上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鉴于此种现象,笔者以有标记作用的关联词语为线索,对整个并列复句系统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描述,并对泰国学生在学习并列复句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语料进行整理和归纳,讨论造成偏误出现的原因及解决策略。以并列复句为例,抛砖引玉,为其他复句的学习提供启示。 本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选题依据、意义和目的,并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等多方面就所要解决问题进行必要说明,再从本体以及二语习得两个领域对已有的并列复句的成就与不足进行总结和梳理。 第二至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思路为对比介绍中泰语并列复句的内容、分类以及使用规则的异同,对已经搜集到的语料内容进行分析,按照鲁健骥先生的遗漏、误加、误代、错序等偏误类型进行归类,并从汉语本身、中介语以及教学过程不同角度讨论造成偏误的原因,给教学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第五章为结论部分。这部分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价值及缺陷,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
【关键词】:并列复句关联词语 中泰 偏误分析 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一、绪论7-16
- (一) 选题依据7-8
- (二) 研究意义8-9
- (三) 研究目的9
- (四) 研究说明9-13
- (五) 当前研究现状13-16
- 二、汉泰带标记并列复句的对比研究16-31
- (一) 关联词及并列关联词16-17
- (二) 泰语复句体系与并列关联词语17-18
- (三) 汉语并列关联词语18-25
- (四) 汉语易混并列关联词语辨析25-27
- (五) 汉泰并列关联词语的异同点27-31
- 三、偏误类型分析31-41
- (一) “遗漏”32-34
- (二) “误加”34
- (三) “误代”34-36
- (四) “错序”36-39
- (五) 其他类39-41
- 四、造成偏误的原因及教学刍议41-48
- (一) 汉语本体原因及教学建议41-42
- (二) 母语负迁移及教学建议42-43
- (三) 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学建议43-48
- 五、总结48-49
- 注释49-50
- 参考文献50-52
- 后记52-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章;;英语性别对立名词中的有标记和无标记[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2 王弘宇;“一面p一面q”与相近格式的意义纠缠[J];汉语学习;2002年06期
3 李丹弟;;汉语并列连接词在分句中的位置[J];汉语学习;2010年04期
4 李晓琪;以英语为母语者学习汉语关联词难点及对策[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刘丽萍;;留学生对汉语复句中关联词语的习得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6期
6 刘瑞莲;;衔接理论下的汉维语并列复句[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姚云;;浅析“既……又……” “又……又……”的异同[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周娜娜;;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动机研究[J];海外英语;2012年14期
9 王铭玉;语言符号的标记性及其在反义词偶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2004年03期
10 郭风岚;;“又A又B”格式的认知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3期
,本文编号:1004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04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