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语言教育政策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加拿大语言教育政策的启示
【摘要】:加拿大语言教育政策经历了从同化教育政策到多元化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三个历史时期:教育政策萌芽时期、基本立法时期、多元化发展时期;呈现三大演变特点:以英语、法语为框架的国家教育政策、国家利益导向决定教育政策取向、隐性教育政策的强大力量。对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规划的启示主要有:加强普通话推广,提高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尊重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制定少数民族平衡双语教育发展战略;制定多元化外语教育政策,提高国家语言能力。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
【关键词】: 加拿大 教育政策 语言教育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生成语法框架下关系结构的句法与一语习得研究”(项目编号:11FYY007)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加拿大语言政策与规划及其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启示”(项目编号:12WLH11)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分类号】:H0-4;G511
【正文快照】: 一、加拿大语言教育政策演变的特点(一)以英语、法语为框架的国家教育政策加拿大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不同,加拿大实施的是以英法双语为框架的教育政策,这和加拿大的历史是分不开的。法裔加拿大人是加拿大最早的殖民者,在法国殖民统治时期,教会兴办的法语学校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潘海英;张凌坤;;美国语言政策的国家利益观透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戴曼纯;朱宁燕;;语言民族主义的政治功能——以前南斯拉夫为例[J];欧洲研究;2011年02期
3 戴晓东;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与文化安全[J];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英姿;美国语言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生祥;;论新认同政治与欧洲认同的逐步形成[J];德国研究;2006年01期
2 陈映苹;;论加拿大英语语言及其反映的文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张生祥;;欧洲的新认同政治与欧洲认同的形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6年04期
4 张绪忠;战菊;;语言管理与美国的语言管理实践[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5 彭爽;;外族因素对中国语言文字安全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6 李洁;;“民族主义”与“大陆主义”——论加拿大传播技术思想的两种取向[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信丹娜;;试评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J];黑龙江史志;2012年13期
8 杨艳;肖云南;;北极原住民教育政策历史演变及启示——以加拿大因纽特语言教育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3年02期
9 姜顶;;语言主权与少数民族地区“双语诉讼”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3年04期
10 于芳;;西方国家“多元语言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分析——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魏芳;语言教育规划视角中的大学外语教育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鉴修;文化软实力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李丽红;文化多元、政治一体[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洁;传播技术与共同体:文化的视角[D];复旦大学;2007年
5 张波;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郝良华;美国文化霸权与中国国家文化安全[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新;中国动漫产业法律法规构建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种海萍;赵元任与美国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方颖;汉语国际推广的双赢取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艳艳;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5 尚立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加拿大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滕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汉双语教育的历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袁源;冷战后加拿大华文教育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刘丽;反思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D];四川大学;2007年
9 李丽;论当代中国文化安全[D];华侨大学;2008年
10 李静;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及其启示[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乐,陈昌文,郭庆,陈伟滔;美国印第安民族和中国藏族双语教育对比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雷莉,雷华;中美两国对外语言教学的比较与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3 贾爱武;;以国家安全为取向的美国外语教育政策[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4 张东辉;;美国双语教育的历史演变与政策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5 崔凤华;李春生;;政治视角下的美国双语教育历史及其现状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6 蔡永良;语言历史主义——论历史学与语言学的交叉研究[J];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01期
7 鲁子问;;外语政策与国家安全——美国的经验与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8 赵守辉;;语言规划国际研究新进展——以非主流语言教学为例[J];当代语言学;2008年02期
9 蔡永良;美国二十世纪末的“惟英语运动”[J];读书;2002年01期
10 蔡永良;美国土著语言法案[J];读书;2002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董海樱;西人汉语研究述论——16-19世纪初期[D];浙江大学;2005年
2 宁继鸣;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D];山东大学;2006年
3 孔陈焱;卫三畏与美国早期汉学的发端[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树利;战后美国华文教育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2 詹园媛;“美语热”在中国—对美国文化霸权的思考[D];四川大学;2006年
3 郑秋坤;论美国国家英语传播政策对中国语言发展的影响及启示[D];暨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泓珊;董君瑞;;浅析美国语言政策与汉语国际推广[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2 张东辉;;美国教育语言学的学科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5期
3 叶楠;;加拿大沉浸式双语教育对我国双语教育的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3期
4 蒋西虹;;走向光辉的未来——93年国际核大会(INC)预告[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3年01期
5 曲向阳;;“下剪难”的思索[J];四川监察;1996年11期
6 张志达 ,闫光锋;枫叶之国散记[J];中国林业;2001年06期
7 刘晓丹;加拿大戏剧概观[J];戏剧艺术;2002年02期
8 李宝义;"七人社"的风采——加拿大画廊漫记[J];美术大观;2005年02期
9 彭志红,朱九思,文辅相;论语言的教育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10 卢淳;;过马路[J];文化博览;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德维珂·科拉罗;胡咏梅;梁文艳;;教育政策的监测与评价:概念、作用、系统框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尚生;;文化学视角中的聋人语言教育[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高露;;加拿大:在解决资金上做文章[A];2003北京中小流通企业服务年会专刊(2)[C];2003年
4 吴国珍;;从欧洲语言教育的历史发展看语言教育功能的沿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胡泽卿;;加拿大的法律精神病学概况[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6 孔晓星;;加拿大印染企业的运作[A];2002全国染整行业技术改造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刘继和;米佳琳;陈芳芳;;发达国家和地区教师能源教育政策及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8 翟巧相;;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齐红深;;试析历代教育政策对满族教育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允景洪幼儿园课题组;罕富珍;;《幼儿园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云南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明熹;公平: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葛洪才;以公平理念审视教育政策[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厉以宁;教育事业与资本市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袁振国;全面建设小康:教育政策选择的重点与难点[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专家为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伦寿;专家谈中化牌加拿大钾肥合理施肥技术[N];农资导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吴绮敏 邹德浩;横跨太平洋 瞩望新机遇[N];人民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贺春兰;关心现实问题、关怀弱势群体、关注制度创新[N];人民政协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费常泰;加拿大土储公司中国卖地:另一个骗局?[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9 杨士龙;加拿大:不干涉大学生结婚,,却制定了一套比较系统的管理政策[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张隽;寻求有兴趣拓展自己书目的中国同行[N];中华读书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爽;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卉;跨文化语境下香港语文教育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李占萍;清末学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许建美;教育政策与两党政治——英国中等教育综合化政策研究(1918—1979)[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马丽玲;教育政策与台湾1950-60年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5年
6 周彬;教育政策基础的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戴晓东;加拿大: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D];复旦大学;2004年
8 侯建国;二战后加拿大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9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孙艳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丹丹;教育资源积聚与政府政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蒋媛媛;1978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研究——价值观念的变迁及其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葛安娜;从“减负”反观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黄建军;伦理视角下的教育政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凌凌;教育政策的人文性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彭华安;独立学院政策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胡菡;我国“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价值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彭术连;建国后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杨素明;煤炭行业对口单招教育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巧云;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16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16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