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世:从语言生活看社会万象
本文关键词:察言观世:从语言生活看社会万象
【摘要】:语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存要素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这一点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媒体化时代尤为突出,它关涉各国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生活和交往的各个方面。关注和考察语言生活状况,有助于我们掌握各国语言发展及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和动态,有助于及时调整语言战略、改进语言布局和提高语言教育质量,也有助于了解我国语言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变化。可以说,观察语言变化也是观察世界动态的一个重要的、敏感的和及时的窗口。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海事大学;
【关键词】: 语言生活 语言动态 语言战略 语言政策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外语言生活状况调研”(编号:11JJD740002) 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2011年度重点项目“国外语言生活状况综合考察”(编号:ZDI125-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利益视角下的语言规划研究:中美个案对比”(编号:11BYY030)的资助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学术资助
【分类号】:H002
【正文快照】: 1引言在迈向世界并面临全方位激烈竞争的新世纪,发展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的一个战略决策,对于与此相关的语言问题和语言生活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从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来认识。语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存要素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点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媒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淳;;安全诉求与认同危机:论美国国家语言战略的重塑[J];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09期
2 傅荣;王克非;;欧盟语言多元化政策及相关外语教育政策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英;;人类学视野下保护语言多样性的几点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秦廷斌;;土家族语言的现状与保护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邢锐;;浅谈汉字繁简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4 徐红红;;浅谈网络语言的语言规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5 李阳;;浅论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6 孙兰荃;;论国家语言主权——兼评“英汉双语教学”[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马思周;;“语言规划”和“语文现代化”的三个含义[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李广瑜;;当前汉语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杨琼;;《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提出的外语教学新理念及其启示[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10 苗守艳;;方言电影的语言学分析[J];长城;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苏剑;;双语现象下的语言规划与繁简之争——对《中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经济学解释[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苏剑;;经济学视角下的小语种语言的存亡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菲露;;说“超”[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朱春敬;;汉字的发展必然要走简化的道路[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5 李广瑜;;当前汉语国际化的机遇、挑战及对策[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6 张霄军;;多模态语料库:抢救濒危语言的有效途径[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谢倩;外语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袁辰霞;新时期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张沉香;大学外语教育政策的反思与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苏剑;语言演化与语言保护:语言经济学的分析框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仝艳锋;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张素格;海峡两岸CJK字符集差异字形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宏楠;肇源话平翘舌问题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刘欣;手机短信语言使用状况与民众态度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晓男;沈阳市商业牌匾用语的社会语言学考察[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翰英;网络征婚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方颖;汉语国际推广的双赢取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幸;人教版《PEP》和康轩版《Hello Darbie》小学英语教材设计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任琳;从汉语言国际传播看中国软实力的提升[D];辽宁大学;2011年
8 蒋至群;隋唐宋语音规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9 李莉;动漫语言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文涛;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崔凤华;李春生;;政治视角下的美国双语教育历史及其现状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2 蔡永良;论美国的语言政策[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3 傅荣;论欧洲联盟的语言多元化政策[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刘艳芬;周玉忠;;美国20世纪语言政策述评[J];山东外语教学;2007年05期
5 唐晓琳;;联邦制国家多元语言政策模型及其评价[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稿约[J];修辞学习;2005年04期
2 李宇明;;关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制及公开征求意见的相关问题[J];长江学术;2009年04期
3 李宇明;;探索语言传播规律——序“世界汉语教育丛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年04期
4 仲聿;;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在天津举行[J];修辞学习;2008年01期
5 ;《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A系列《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发布[J];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01期
6 王青;张红梅;;诵读经典对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意义[J];新闻爱好者;2011年10期
7 杨信川;说“请”[J];阅读与写作;1999年03期
8 戴庆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研究的新篇章——喜读《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01期
9 周建民;;广告语言对语言生活的影响[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曲彦斌;王焯;;网络语言的模式、特征及发展趋势——兼就《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有关部分谈网络语言生活的和谐问题[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小兵;杨尔弘;张普;;首都平面媒体用字用语状况调查[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2 李宇明;;促进语言生活健康发展(代序)[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3 林华东;徐贺君;;闽南地区双言现象与语言生活和谐问题——以泉州市区市民语言使用状况为例[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行健;;词义的演变漫议[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5 周吉珍;;浅析店名包孕的社会文化心理[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王远新;;语言调查中的语言态度问题[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刘小川;万丽萍;;语言政策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构成及价值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曹志耘;;汉语方言:一体化还是多样性[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9 钱乃荣;;新世纪的语言环境和上海话的变化[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10 李宇明;李开拓;;在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八次学术会议上的讲话[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晓娟 实习生 邱丹秀;构筑和谐语言生活[N];潮州日报;2008年
2 殷志平;上海外企职场语言生活状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汲传波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中国语言生活状况的权威报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记者 邢宇皓;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发布[N];光明日报;2008年
5 ;戴庆厦:和谐语言生活的保障[N];光明日报;2010年
6 叶小静;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N];温州日报;2007年
7 夏莉 张雪莲(实习生);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8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党支部书记 李宇明;不断完善语言文字规范体系,构建和谐语言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教育部语用司司长、国家语委副主任 王登峰;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N];光明日报;2008年
10 赵小刚;努力建构规范化的语言生活[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郄远春;成都客家话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江燕;南昌话和普通话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德红英;城市达斡尔族语言生活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4 陈亚凤;中港新三地的语言规划与新加坡本位小学语文课程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额尔敦图雅;城市蒙古人语言态度调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6 黄晓东;浙江安吉县官话方言岛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7 张卫国;双语学与新疆双语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陈琪;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丽欢;语言生活理论与方法研究初探[D];暨南大学;2013年
2 陈超;黑龙江垦区八五四农场语言生活调查[D];温州大学;2013年
3 唐叶;广州市中学生语言态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高璞;广西贺州市贺街镇语言生活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欧阳颖;广西贺州市鹅塘镇语言生活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谭惠敏;“不得不”与“不能不”的辨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7 朱格;广西贺州八步镇语言生活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陈芳;“和、同、跟、与”的语法分工和使用的层化[D];暨南大学;2013年
9 张锐;英语“入侵”下的汉语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陈岩;汉语詈骂语的非詈骂交际功能和交际原则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22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22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