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置时体短语结构下汉语完成体标记“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3 03:06
本文关键词:基于内置时体短语结构下汉语完成体标记“了”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体标记 完成体 词尾“了” 句尾“了” 内置Asp 有界性
【摘要】:现代汉语的时体意义是通过丰富而稳定的标记系统实现的,总共包含五个体标记,分成两类。其中完成时体由助词“了”标示。关于“了”的生成方式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了”作为时体短语的中心词初始生成于Asp的节点;二是“了”本质属于轻动词,生成于v节点;三是“了”在词库层面上就与动词结合。然而,观点一面临状语修饰词位置问题的挑战,观点二无法给予时体成分一个独立投射,等于说汉语没有时体成分,而观点三无法解决类似连动式的汉语特有现象。鉴于以上缺陷,有必要改进目前的短语结构,对时体标记研究做出改进。 本文基于Travis(2010)提出的内置Asp短语结构,在轻动词与实义动词的投射之间插入内置Asp投射,并假设谓词时体信息由两部分承担:一部分是占据内置Asp中心语位置的时体标记“了”,另一部分是与时体标记对应的事件轻动词e/v。实义动词会提升并加接到轻动词位置,而后者所起的作用是对提升动词的语义进行筛查,标示动作完成性,确保运算成功收敛。同时,本文提出事件域假设,划定轻动词和内置体标记之间的区域为事件域,凡背景信息均需在此区域内才能得到正确解读,宾语可提升至内置[Spec,AspP]核查有界性特征。此假设对词尾“了”与句尾“了”的句法属性做出统一分析。此外,本文借助有界性条件,准确预测否定词“不”、“没”与“了”的共现情况。最后,本文探讨了如何将关于“了”的基本假设拓展到体标记“过”,进一步验证轻动词假设的合理性,并兆示了以此假设重构体态框架的可能性。
【关键词】:体标记 完成体 词尾“了” 句尾“了” 内置Asp 有界性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目录8-9
- 1 Introduction9-12
- 2 Literature Review12-27
- 2.1 Assumption 1:Le Is at Asp Node12-16
- 2.2 Assumption 2:Le Is a Light Verb16-17
- 2.3 Assumption 3:Le Is Attached to the Verb at the Lexicon Level17-25
- 2.4 Summary of Review25-27
- 3 The Inner Aspect:An Articulation of VP27-31
- 4 Analysis on the Syntactic Status of Le31-55
- 4.1 Syntactic Status of Word-final Le31-45
- 4.1.1 The Event Light Verb e/v31-34
- 4.1.2 The Distribution of Adverbial Modifiers34-42
- 4.1.3 Chinese SVC42-45
- 4.2 Sentence-final Le as an Aspectual Marker45-55
- 4.2.1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of Sentence-final Le45-48
- 4.2.2 The Syntactic Position of Sentence-final Le48-55
- 5 The Co-occurrence of Le and Negative Words55-66
- 5.1 The Structural Position for Negative Words in Chinese55-59
- 5.2 The Co-occurrence of Negation Words and Word-final Le59-61
- 5.3 The Co-occurrence of Negation Words and Sentence-final Le61-66
- 6 Checking the Extension of the Proposal:On Perfective Marker Guo66-75
- 6.1 Terminability and Wholeness Condition of Experiential Guo66-70
- 6.2 The Termination Light Verb t/v70-74
- 6.3 Summary74-75
- 7 Conclusion75-78
- Bibliography78-83
- 学位论文数据集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建华;限制性句法:句法反对称理论──评Richard S.Kayne~1的《句法的反对称性》[J];当代语言学;1999年02期
2 李梅;赵卫东;;现代汉语中体的最简方案分析[J];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01期
3 徐杰;;句子的中心与助动词占据的谓头语法位置[J];汉语学报;2006年03期
4 陈彩蒂;;浅析动态助词“了”的语法意义和句法位置[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5 张红;;“了”在汉语句法中实现语法关系的作用(英文)[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郭立萍;;“没”和句尾“了”共现的句法条件和语义特征[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李莹;徐杰;;形式句法框架下的现代汉语体标记研究[J];现代外语;2010年04期
8 叶南;;“了”在单句、复句和语段中的时体意义及其分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7期
9 肖珊;;否定词与“了”共现结构的汉韩对比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年06期
10 孙蕾;;关于“我三天没吃饭了”的语法语义问题[J];语文学刊;2011年21期
,本文编号:1022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22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