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泰取名用字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泰取名用字对比研究
【摘要】:名字是作为语言交际工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名字的产生既满足了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承载了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体现了不同时期人们不同的追求与期盼。人一旦被取名,他的名字就与他本人紧密结合成一个统一体,可以说,名字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人本身。名字与人的这种密切联系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并不会因为个人生命的结束而终止。人类各民族的语言,都是该民族认识、阐释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各个民族的取名用字也隐含着他们的民族文明、道德观念、习俗传统、社会历史发展状态、不同时代的主流文化风气等背景文化。 中国的汉族人和泰国的泰族人的名字也折射着汉泰两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社会历史背景、民族文化心理等等。汉族人名更多的是反映了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儒家文化、阴阳五行观念、男尊女卑思想等。泰语名字则包含着深厚泰族文化,包括佛教文化、星座观念、等级思想等。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汉族人取名用字可能出现单名越来越少、中性化名字越来越多等发展趋势,而泰族人名在保持根据出生时间向和尚求名的习俗外,会越来越讲究人名的个性化,越来越深地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等趋势。
【关键词】:汉族 泰族 取名用字 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36;H4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第一章 绪论9-12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目的意义9
- 第二节 研究现状9-10
- 第三节 理论与方法10-12
- 第二章 汉泰姓名中的姓及其文化差异12-16
- 第一节 中国汉族人的姓12-13
- 第二节 泰族姓氏13-14
- 第三节 汉泰姓的文化比较14-16
- 第三章 汉泰姓名中的名及其文化差异16-35
- 第一节 中国汉族人名语义分类16-20
- 第二节 泰族人名语义分类20-23
- 第三节 汉泰人名差异23-26
- 第四节 汉泰人名差异文化解读26-35
- 第四章 汉泰取名用字发展趋势35-37
- 第一节 中国汉族人取名用字的发展趋势35-36
- 第二节 泰国人取名用字的发展趋势36-37
- 第五章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1
- 致谢4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彦;《红楼梦》中的称谓与中国传统称谓文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孙玉娟;;中英姓名的跨文化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3 尹黎云;漫谈古代文人的自号[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应承霏;陈秀;;汉语姓名的翻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周佳;;结合我校2008级学生谈中国姓名特点[J];成才之路;2009年04期
6 路云;;姓名修辞与美感效果[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年01期
7 刘代容;;中日姓名之比较[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张江元;平淡出奇巧 简明蕴繁复——鲁迅《风波》重量人名巧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张建文;罗浏虎;;中韩网络实名制之精神分野与网络管理理念更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汤力伟;我国古代“名”、“字”初探[J];船山学刊;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韵菲;;小议文学翻译中姓名中的文化与诗学信息的流失与可能补偿策略——以《红楼梦》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淑慧;王向东;;英汉写作强式与弱式表达对比研究[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三卷)[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浩;《名公书判清明集》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3 特木尔巴根;雪山蒙古人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5 何红梅;《红楼梦》评点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孙衍峰;越语人际称谓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7 陈金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的质子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肖伟韬;白居易生存哲学综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何凌霞;《三国志》专名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陈映戎;英汉植物隐喻的跨文化理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娜;绰号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罗颖虹;霍译《红楼梦》人名英译的审美缺失与补偿[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洋;中俄姓名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红艳;天门地区辈分称谓语的话语权力[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翰英;网络征婚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飞娜;唐代祖孙父子同名现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媛媛;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留学生人名国俗词语习得偏误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8 罗曼;隋代墓妼词语专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唐江涛;才子佳人小说题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叶姝;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神、怪、人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58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58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