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先秦汉语SVO语序的焦点语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05:50

  本文关键词:先秦汉语SVO语序的焦点语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语用学 先秦汉语 语序 焦点


【摘要】:本文从焦点语用学角度对先秦汉语语序进行了探讨。认为体现先秦汉语SOV语序的代词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和宾语提前现象源于SVO结构。另外,先秦汉语符合跨语言优势序列现象。在语序序列方面,代名词比名词短语更容易前置,先秦汉语语序应以SVO为主,同时伴随着SOV结构。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语用学 先秦汉语 语序 焦点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英汉问句中疑问词移位的句法研究”(项目编号:11YBA164)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英汉语序的认知类型学研究”(项目编号:11YJA740017)阶段性成果 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项目“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31
【正文快照】: 一、引言语序一般指语素、词的排列词序。类型语序研究主要研究抽象的结构类型,寻找语言的基本排序规则。Greenberg(1966)在研究语序共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类型学,认为在组合句子时,主语、动词、宾语三个成分有六种次序:SOV(主-宾-谓)、SVO(主-谓-宾)、VSO(谓-主-宾)、VOS(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Joseph H.Greenberg;陆丙甫;陆致极;;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J];国外语言学;1984年02期

2 李宝伦,潘海华,徐烈炯;对焦点敏感的结构及焦点的语义解释(上)[J];当代语言学;2003年01期

3 李宝伦,潘海华,徐烈炯;对焦点敏感的结构及焦点的语义解释(下)[J];当代语言学;2003年02期

4 吴为章;;语序重要[J];中国语文;1995年06期

5 石毓智;徐杰;;汉语史上疑问形式的类型学转变及其机制——焦点标记“是”的产生及其影响[J];中国语文;2001年05期

6 刘丹青;先秦汉语语序特点的类型学观照[J];语言研究;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先秦时期表结果“所以”的虚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蔡英杰;评《马氏文通》的接读代字[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要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何继军;;《祖堂集》“有”起首的“有NP+VP”句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徐江胜;;试论古汉语句子的焦点和焦点的凸显方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陶智;刘胜;;论古汉语中反身代词的转指用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张炜;刘民刚;吴为善;;吴语“Vv+A”韵律结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张柏青;“二十四韵”语境别义──《二十四诗品》作者补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史国东;近代汉语被字句结构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沈丹蕾;《五灯会元》的句尾语气词“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洋;;汉语韵律的语篇功能与对外汉语教学[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郭中;;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的基本语序问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梁银峰;;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语法问题札记[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4 武振玉;;试论副词“总”的产生与发展[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C];2005年

5 王路;;论“是”与“存在”[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6 蔡莲红;王永鑫;杨鸿武;;韵律与语法、语义的协同处理[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武宏琛;;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研究述评[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张世宁;;从广义量词理论看话题焦点区分度[A];2007年现代逻辑与逻辑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冯建珍;;说“动词+得/个+形容词”[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10 邓艳平;;《水浒传》第一人称代词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世宁;广义量词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彭吉军;《论语》话题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晶晶;《孟子》的介词“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佳;浅析《训世评话》中的兼语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邵磊;大连时尚店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崔显丽;《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艳;汉语“A+过+O”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睿;动宾式惯用语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英哲;陆俭明;;汉语语义单位的排列次序[J];国外语言学;1983年03期

2 戴浩一;叶蜚声;;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下)[J];国外语言学;1991年01期

3 RainerDietrich;CarlF.Graumann;廖秋忠;;在社会语境中的语言处理——一个跨学科的描述[J];国外语言学;1991年03期

4 刘丹青;汉语中的框式介词[J];当代语言学;2002年04期

5 张国宪;有关汉语配价的几个理论问题[J];汉语学习;1994年04期

6 李宝伦,潘海华;焦点与“不”字句之语义解释[J];现代外语;1999年02期

7 沈力;;关于汉语结果复合动词中参项结构的问题[J];语文研究;1993年03期

8 郭锡良;;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J];中国语文;1997年02期

9 刘丹青;徐烈炯;;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J];中国语文;1998年04期

10 胡裕树;试论汉语句首的名词性成分[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青宇;;语用学角度下的语言经济性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2 高洁英;;模糊性法律语言语用学思考[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郭艳红;;从语用学角度看翻译中的文化差异[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4 范莉;;从语用学角度看口头禅[J];考试周刊;2008年02期

5 廖运全;;分析阅读篇章的语用视角[J];考试周刊;2009年36期

6 李天一;;从语用学角度浅析《生活大爆炸》人物对白——合作原则与会话含意的遵守与违反[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周祖亮;;先秦名词性谓语句的语义功能[J];襄樊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沈光浩;;网络语言的语值考察[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刘永华;;先秦汉语的体表达及其类型特征[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7期

10 [k良明;;谈高诱“注”解说受事主语句的表达功能、解释能力和先秦汉语受事主语句系统及古代汉语被动式的形成——兼质疑“(N)为(N)V”式指称说[J];汉语史学报;2009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史慧媛;;“或者”类选择复句语序的初步考察[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梁银峰;;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语法问题札记[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3 陈君均;;话语标记语研究综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郭中;易美珍;;篇章语序的认知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永军;先秦汉语的意合语法及其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芳;先秦汉语量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潘玉坤;西周金文语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世铁;先秦汉语常用词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5 金钟赫;现代汉语语序的认知机制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武氏河;现代汉语语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海平;《史记》语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周文德;《孟子》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10 申智奇;刻意曲解: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策略[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胥媈璇;先秦汉语极比句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陈杰;从语用学角度分析鲁迅作品中讽刺现象[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侯佳;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华伦夫人的职业》的会话[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4 相银歌;先秦同义连用现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胡颖;先秦祈使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陈菲艳;现代汉语性质类定语语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7 孙延霞;从语用学角度分析中西文化下的礼貌现象[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慧;动词后趋向补语与宾语的语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史彩霞;与虚词有关的语序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海燕;先秦汉语常见宾语前置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59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59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c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