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一项个案调查报告
本文关键词: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一项个案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探讨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相关对策建议,探讨一项基于某重点院校外国语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特别是教师专业认同度的个案调查。调查发现制约这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1)日常教学负荷与科研投入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时间和心理空间压力大;(2)不太令人满意的专业发展条件与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对教师日益高涨的期望和要求之间的差距所带来的压力;(3)自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科研方法的欠缺为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带来的困难。在分析这些因素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
【分类号】:G645.1;H09
【正文快照】: 1引言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业发展、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专业发展(teacher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是提高教师素质、确保学生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唯一有效途径。不同的学者用不同的方式表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但基本共识是: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以自主意识为动力,通过各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亚岚;浅议阿坝师专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2 谭可;;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管理效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3 范蓓蕾;;教学案例研讨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李丽;陈永杰;陈维;;实践性知识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刘中猛;叶泽滨;;城乡交流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6 余妍霞,周兴国;《科学》课程挑战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李瑛;;我国教师发展阶段论及其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任双利;;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和对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9 王君芳;;中学英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概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葛娟;;让语文课融入情感的河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磊;;独立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探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白冬;;初中历史学科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的探索[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3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4 郭芬;;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伟民;吕国光;;《西部贫困山区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学术能力的培养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左明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鲁曼俐;;高校外语教师的自我认同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许苏;;西方早期职业教师发展特征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陈高峰;;“三课”研究模式助推职校教师自主专业发展[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红梅;新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锦绒;辽宁省县级职教中心专任教师校本培训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杨慧丽;高校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付向梅;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薪酬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马秀敏;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索妤;小学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管理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福雄;;提高高师学生的教师口语水平的制约因素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武小军;;双语软环境与西部双语建设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02期
3 任荣;;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探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30期
4 胡昕;;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探讨[J];新余高专学报;2006年02期
5 王鹏飞;浅议高校外语专业之现状与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吴延生;工科院校应用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金燕,杨晓燕;高职语文教学定位及改革措施新探[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黄田,郭建红;交际过程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其对策[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9 黄田,郭建红;交际过程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其对策[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尹军利;提高《应用写作》教学成效的方法[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石国勐;;浅析“双语教学”制约因素及对策[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邓瑶;;PSC中双音节词语轻重格式的常见偏误分析及对策[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钱华;;PSC“说话”项若干问题的思考分析及对策[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汛;;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的若干因素[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周轶;;普通话儿化音的测试和培训对策[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孙旭东;;现代汉语四种隐现句式的篇章制约因素[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7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8 刘春卉;;从社会发展变迁看话语潜义显化的制约因素[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9 冯用军;;在线双语词典互译模式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朝猛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教研处主任教育学博士;“三专”模式引领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泽库河南463名牧民接受汉语培训[N];黄南报;2008年
3 陈国孟;全市首个海外华文教育基地[N];湄洲日报;2009年
4 记者 张昕宇;学语言技能求发展富裕[N];新疆日报(汉);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赵中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刁世兰;受事成分的句法投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武氏河;现代汉语语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游舒;现代汉语被字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何星;名转动词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静;道歉言语行为的多维透视[D];山东大学;2005年
2 刘静;试论现代汉语被字句中的补语[D];四川大学;2005年
3 于磊娟;吵架言语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朴海莹;巴金《家》称谓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程丹丹;公益广告语的语用失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魏耀川;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7 刘毅;动词重叠形式的制约因素[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吾麦尔江·吾吉艾合麦提;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常用介词时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9 蔡鹏飞;当代应用写作研究的挑战及对策[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10 舒娜;我国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40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40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