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语言学视阈看语言模因“中国梦”
本文关键词:基于社会语言学视阈看语言模因“中国梦”
【摘要】:语言模因体现了语言传播与话语流传的规律,语言本身是一种模因,且是模因传播的载体。2012年12月以来,语言模因"中国梦"一词由进入官方语言,而一跃成为各大媒体的热议词并广泛传播,这既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对语言模因"中国梦"的研究极具社会文化价值与语言学价值。因为其内涵极富中国特色,又紧跟时代步伐,体现了中国当今的社会心理与精神文化。本文基于社会语言学视阈,探析"中国梦"的内涵与时代特征,试图阐释语言模因"中国梦"被广泛传播的原因,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等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以期深入了解语言的变化与社会共变的规律。
【作者单位】: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3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语言模因视阈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XJK013CGD001) 2011年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提喻研究”(11WLH57) 2013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改课题“认知隐喻与语言模因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语言的变异描绘了社会生活的蓝图与变化,同时从社会生活的变化也可探析语言的变化。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与社会共变,二者相互影响与制约。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不同时期的语言变异通常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心态、愿望与动机等[1]。透视时代社会的言论、风尚、梦想与人们的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聂春梅;;具体语境下的语用策略——基于言谈应对社会语言学[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王杰立;;从社会语言学看娱乐新闻语体的嬗变[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艳娟;;论王蒙小说中詈语的存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庞铮;;从语言变异看当代社会心理的特征[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黄慧敏;;让人欢喜让人忧——娱乐新闻词语运用面面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戴俊霞;“字”与外来概念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陈锋;;两性话语差异和礼貌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吴燕琼;;当代汉语新词语中的英语缩略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况新华;熊晓莉;;社会科学术语译名规范化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杨柳;郑涛;;英汉称谓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9 张娟;;汉字的民族认同性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10 陆侠;;蒙城县(立仓镇)婚俗方言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虹;;警察语言的词汇特点研究[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段满福;;英语性别歧视现象极其原因探悉[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李灵;;中国英语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余京辉;;港式中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影响及培训策略[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曹昭;;关于计算机辅助PSC评分现状的几点思考[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计璧瑞;;日据台湾的语言殖民和语言运动[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吴学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海淑英;吉尔吉斯语中的俄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袁辰霞;新时期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苏剑;语言演化与语言保护:语言经济学的分析框架[D];山东大学;2011年
7 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黄裕\,
本文编号:1156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56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