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近代汉语“着”字句和“在”字句的篇章功能比较

发布时间:2017-11-11 13:07

  本文关键词:近代汉语“着”字句和“在”字句的篇章功能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着”字句 “在”字句 语篇功能


【摘要】:在近代汉语中,"着"字句和"在"字句的使用都非常普遍,二者体现出不同的语篇功能。"着"字句适于介引一个篇章重要主题,其后续成分以外貌描写和身份介绍为主;"在"字句更强调人物的行为动作,其后续成分通常是NP2或当前目击者的动作行为。相比较而言",在"字句的静态描写功能不如"着"字句。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分类号】:H146;H15
【正文快照】: 一、引言我们知道语言中存在很多同义句式,这些同义句式所表达的语义可能是一致的,但具体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语境却各不相同。方梅(2005)也指出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表达“内容”相同而表现“形式”不同的表达方式,说话人在怎样的情形下选择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是以篇章-功能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豫峰,范晓;“有”字句的后续成分[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挺;语篇视角下的汉语存现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郁步利;;汉语“NP_1有NP_2”英译规律的解析及启示[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2 王军;齐雨婷;;《搜神记》、《世说新语》“有”字句比较研究[J];长江学术;2013年02期

3 王军;;《世说新语》“有”字句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孟艳丽;;“有”的语法意义及其成因[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张艳艳;;“A有/没有B(这么/那么)X”中“A”和“B”的关系及其认知理据[J];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曾常红,王佳毅;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字句研究述评[J];邵阳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王军;闫慧;;《搜神记》、《唐传奇》“有”字句比较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肖青;冯丽萍;;美国学生对领属义“有”字句的使用情况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年04期

9 张豫峰;“得”字句的主语[J];语文研究;2000年02期

10 李姝姝;;中高级韩国留学生“有”字存在句的使用特点[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小星;亢世勇;孙茂松;刘金凤;;语料库语义成分标注的若干问题[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香玲;汉语兼语式的语义重合与话语功能的认知语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余成林;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李霞;《金瓶梅词话》动词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王洁;汉语中介语偏误的计算机处理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李来兴;宋元话本动词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李挺;语篇视角下的汉语存现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耿直;基于语料库的比较句式“跟、有、比”的描写与分析[D];北京大学;2012年

8 朱玉伟;现代汉语中的描写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9 张会平;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概念迁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花;韩国留学生“有”字句偏误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丽;现代汉语“有”字连谓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光锋;表示比较的“有”字句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章丽燕;“有+N_双”构式的整合度高低及其层级分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边媛;现代汉语表情态的“有+N”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克云;否定标记“没有”的句法语义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剑;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日、美留学生“有”字句习得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曹田园;“是/有+(一)个+X”存在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浩柏;汉语“有”字句及其葡译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10 高再兰;有+C及相关句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浩一;叶蜚声;;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上)[J];国外语言学;1990年04期

2 吴福祥;汉语体标记“了、着”为什么不能强制性使用[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3 吴传飞;存在句语义结构的分类和描写[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储泽祥,,刘精盛,龙国富,田辉,叶桂郴,郑贤章;汉语存在句的历时性考察[J];古汉语研究;1997年04期

5 林可 ,汪人文;存在句研究综述[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6 杨同用;时间词的管界与标志[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陆俭明;变换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8 宋玉柱;动态存在句[J];汉语学习;1982年06期

9 宋玉柱;从“定心谓语存在句”看存在句的结构分析[J];汉语学习;1984年01期

10 宋玉柱;完成体动态存在句[J];汉语学习;198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晓斌;;认知框架下的借代现象及其语篇功能探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陈龙;;浅议应用文的语篇功能[J];写作;2010年15期

3 王s鷖

本文编号:1171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71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d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