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因推理在约束论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溯因推理在约束论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约束论 先设 常规关系 话语表征理论 溯因推理
【摘要】:Van der Sandt的约束论通过将先设纳入到话语表征理论(DRT)的研究范围,部分地解决了DRT对先设消解的无效问题。然而,研究表明,约束论并未对先设与世界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它也并未从根本上解决DRT对深层回指消解无效的问题。DRT及其现有衍生理论要想真正走出对深层回指消解无效的困境,关于世界知识的形式化问题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回避的课题,因为它是解决自然语言意义问题的唯一出路。本文从"常规关系"的形式化研究入手,展开对"溯因推理"在约束论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挖掘约束论对深层回指消解无效的成因。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深层回指的语篇表述理论消解失效问题及其解决研究”(11BYY11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1先设消解质疑Van der Sandt(1989)在话语表征理论(DRT)框架下提出的先设形式化消解方案也称“约束论”(Binding Theory)。该理论主张,由于先设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回指语,因此DRT对回指的形式消解方案也同样适用于先设消解(presupposition resolu-tion)。由于约束论部分地解决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玉珍;常规关系意识与语言能力培养[J];巢湖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林宇;习语的含义推导与常规关系[J];福建外语;1999年01期
3 徐盛桓;常规关系与认知化——再论常规关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徐盛桓;常规关系与语句解读研究——语用推理形式化的初步探索[J];现代外语;2003年02期
5 徐盛桓;含意本体论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3期
6 陈思本,夏伟蓉;论常规关系与隐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刘青;论常规关系及其规约性[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张淑玲;英汉话语照应的认知语用对比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徐盛桓;常规关系与句式结构研究——以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句式为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徐盛桓;含意运用与常规关系意识[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盛桓;;语用推理:从原则到模型[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缅;相邻关系—汉语反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2 刘强;先设消解机制的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莫爱屏;汉语话语中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4 李恬;指类思维和指类句[D];河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玲;基于常规关系的动物隐喻认知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2 赵家武;常规关系在翻译中的语用转换[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房敏;回指转喻产生的语用视角[D];苏州大学;2009年
4 刘卫红;中美称赞应答语的对比分析[D];湖南大学;2003年
5 白晓霞;汉语惯用语意义的生成及解释[D];山西大学;2008年
6 吴琼;汉语非典型VO构式的认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傅瑜;名动转用的语法隐喻本质[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8 左慧芳;有定间接回指释义的认知语言学探索[D];厦门大学;2006年
9 涂志成;隐喻赋义说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10 蒋小军;基于心理模型的委婉话语认知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189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189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