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第二届成都—丹麦中国养老行业论坛”中译员主体性意识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5 23:27

  本文关键词:“第二届成都—丹麦中国养老行业论坛”中译员主体性意识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口译员 主体性 主体意识 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加深,政治、文化、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口译在涉外活动中的重要性也更加突显。本文在作者参加口译实践的基础上,以实践报告的形式,对“第二届成都-丹麦中国养老行业论坛”中口译员的主体性意识进行了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该口译实践活动发生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对作者在论坛的前期准备过程中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描述,并详细介绍了该口译活动的进行过程与口译活动完成的各个阶段。 主体性及主体性意识来源于哲学概念,该概念在翻译特别是口译领域日益受到关注。目前的口译研究已经从研究口译的性质、口译的标准及口译的技巧,转向了对口译主体的研究和探讨。通过对译员作为口译主体之一这一概念的界定和认识,打破了传统上认为翻译在口译活动中只是充当传声筒,应该隐身的认知。本文结合口译的相关理论,如吉尔的精力模式、口译释义理论对口译实践中如何基于译员主体性意识选择正确的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针对该论坛口译活动中发生的两个真实案例,作者首先就主体意识的体现进行了分析。口译员在口译中持有非中立的、倾向于雇主的地位,同时扮演了谈话参与者和冲突调停者。论坛中的一对一口译活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参加会见的对象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带有不同的交际目的,因此在案例中作者需要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对口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反馈和主动地干预。作者通过使用正确的策略和应对方法,从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谈话的继续进行。并且从服务对象的反馈中得知,作者在口译过程积极发挥主体性意识,不仅向翻译服务对象传递了帮助其达成参会目的的信心,,也从客观上切实推动了会议的发展。最后作者对其他研究者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对后续研究者有所帮助。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大亮;从原文到译文的得与失[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胡牧;;主体性、主体间性抑或总体性——对现阶段翻译主体性研究的思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莫爱屏;;口译中译员主体性意识的语用研究[J];中国外语;2010年03期



本文编号:1227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27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2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