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空间语的语用张力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空间语的语用张力
更多相关文章: 跨文化交际 空间语 领地范围 身体距离 空间取向
【摘要】:在当今全球一体化势态下,跨文化交际彰显出了巨大的活力,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空间语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非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对空间语外延和内涵意义的不同解读显示出空间语的巨大张力。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出发,分析空间语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语用张力,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一、引言跨文化交际可简单地定义为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从人类的诞生开始,就有了跨文化交际的需求,尽管那时没有系统的理论和框架来界定这一现象。然而,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扩张,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为人类的文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扬;论时间语和空间语及其文化特性[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4期
2 康文红;;空间语的文化含义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七一初;非言语交际简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陈邦玲;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张燕;如何领会交际中的元信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程晓昆;客体语言的中西文化比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张彩霞;;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饮食礼仪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6 吴芳芳;;汉英姓名的文化分析与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7 邹华;;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沉默的跨文化对比分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魏月红;;非语言行为的文化交际功能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赵彦芳;;非语言交际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刘欣;中西文化中时间行为的跨文化差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娟;;环境意象与犯罪行为预防[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肖丽平;;英语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连颖;;论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陈大龙;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知识型动力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7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阎建军;长期利润模型及其在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中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9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丹;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组织边界形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冰蓉;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理解口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沫;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社区口译员的角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洪昭;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时空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宋蕾;论英语语言教学中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荣亮;大连高校外专外教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欧琼;跨文化交际中的感知差异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孙欢;论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云缦;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交流》课程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谢艳;关于中学英语教师与外籍教师合作教学的实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璐;空间语言与跨文化交际[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4期
2 王秀琴;;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的空间语探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刘显才;跨文化交际的空间观与外语教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葛朝霞,史明兰;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孔玉华;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6 马冬;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7 李真;;跨文化交际中称赞语的特点及语言表达模式[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3期
8 付华军;;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原因再分析[J];成功(教育);2008年01期
9 郭小燕;;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及其功效[J];文教资料;2009年04期
10 蒋晓敏;文雯;;浅议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及其对策[J];消费导刊;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开荣;;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言意识差异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赵阳;;中西方面子的对比与文化差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林敏;;普遍性与个性——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李安嫦;李禹;王静;;回顾与展望:跨文化交际在中国的发展——三本外语教学学术期刊的综述[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刘艳秋;;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韩梅;;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人际关系[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徐姗姗;;从视觉文化看翻译-跨文化交际新途径初探[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王晴;;跨文化交际方式与外语教学[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冉思诗;;从旅游翻译看海西经济区建设中的福建旅游业发展问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颖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迁移与语用失误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心兵;用眼睛来“听”的信息——空间语言[N];华夏时报;2001年
2 宫丽;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影响[N];文艺报;2006年
3 肖克芬;简谈体态语言[N];光明日报;2007年
4 沈玲华 侨大学华文系博士;应加强对东南亚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周红松 杜洁思 张丽辉;33名志愿者将赴印尼进行汉语教学[N];河北日报;2007年
6 教育部语信司;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成立[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7 李s拧±钐烀,
本文编号:1227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27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