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身份建构的应用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7-11-30 09:33

  本文关键词:身份建构的应用研究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语用身份 身份建构 日常会话 机构话语 商业话语


【摘要】:身份建构的研究业已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和语用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在综述日常话语、机构话语和商业话语领域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身份建构在研究方法上需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增加定量分析,语料选择上需要尽可能地选取动态的自然语料;还需要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汲取营养,不仅从语言结构层面而且需要从会话结构层面动态地分析身份建构的语言表现和工作机制。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商业会话中语用身份建构的实证研究”(10YJC740126)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商业会话中的语用身份建构研究”(2010SJB740004)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苏教师〔2010〕27号) 南京大学“985工程”三期改革型项目“当代西方语言学前沿理论研究与应用探索”(NJU985JD05)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1.0引言Yule(1996:4)指出,语用学的特色就在于将语言使用者引进语言分析,而研究语言使用不能不研究语言使用者的身份,因为解释话语的产生与理解离不开对交际主体的认识。(陈新仁,2004)身份建构的研究不仅是人文社会科学“最值得注意的研究焦点”(Du Gay et al.,2000:1)和“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周敏;;称呼语的身份标记功能的元语用考察[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Rosana Dolón;Júlia Todolí;袁周敏;;《话语中的身份解析》介绍[J];当代语言学;2013年01期

3 项蕴华,张迈曾;下岗女工身份构建的叙事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4 袁周敏;方宗祥;;言语交际中的身份建构及其理据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袁周敏;;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的身份建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廖美珍;;中国法庭互动话语formulation现象研究[J];外语研究;2006年02期

7 徐章宏;李冰;;法庭应答语信息过量的顺应性研究[J];外语研究;2006年02期

8 王振华;法庭交叉质询中的人际关系——系统功能语言学“情态”视角[J];外语学刊;2004年03期

9 陈新仁;论语用平衡[J];外语学刊;2004年06期

10 施光;辛斌;;试析美国宪法中的情态系统[J];外语学刊;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石磊;;从话语合作程度说看法庭话语修正[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田力羽;;国家形象的话语塑造:基于社会心理语用学视角[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何源;;会话分析在法庭庭审中运用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袁周敏;;称呼语的身份标记功能的元语用考察[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赵金宇;冯彦;;商业广告语篇中的情态资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林美珍;;农业语篇的介入资源分析:基于评价理论的视角[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陈石磊;;合作程度下的法庭话语修正研究[J];法律语言学说;2010年02期

8 甄月桥;朱茹华;吴凡;黎珊珊;;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知的选择性解释[J];发展研究;2011年12期

9 焦宝乾;;司法中的法律修辞:国内研究述评[J];法治研究;2012年01期

10 黄永平;陈金诗;;刑事庭审中被告人的减轻策略对其信息提供的影响[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朱娅蓉;教师启动的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陈丽江;文化语境与政治话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刘颖;从评价体系看商业评论中态度意义的实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刘兴兵;中国医患门诊会话的语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诗芳;法庭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施光;法庭审判话语的批评性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清;法官庭审话语的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赵军峰;法律语篇信息结构及语言实现研究—汉英语篇对比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10 崔凤娟;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顺应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凌;法庭辩论的会话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丹;庭审语言的人际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袁建英;奥巴马公开政治演讲中身份构建的共时与历时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4 唐卓;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话语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梁媛元;新疆高校英语教师身份构建的叙事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慧;基于语料库的海商法英语情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吴畅;中国法庭话语语用含糊的元语用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谈国栋;语法隐喻作为法庭语境下说话者的语用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冉李娜;人际功能理论视角下《红字》中的人物塑造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10 王盛;论言语交际中的审美选择[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熠煜;平衡是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从老子的《道德经》谈起[J];长沙电力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4期

2 王建平;刘娇;;走出身份迷误——解析《眼望上苍》的种族身份建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袁周敏;;称呼语的身份标记功能的元语用考察[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李悦娥,申智奇;自然会话中的打断现象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年01期

5 徐学平;顺应论与语用距离[J];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02期

6 罗世平;;审视后殖民小说人物身份[J];外国文学;2007年01期

7 覃承华;;安吉·克莱尔:一个真正毁灭苔丝的罪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李明洁;称谓图式:称谓语的认知模式[J];汉语学习;2000年03期

9 王晓红;称呼语的社会文化标志功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严辰松,高航;国外语用学20年:回顾与前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江涛;;译者在译介过程中的身份构建——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2 白鹤;赵澍;;汉英日常会话中的文化差异(英文)[J];语文学刊;2006年03期

3 段玲t ;;闲谈的社会功能研究综述[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2期

4 袁周敏;方宗祥;;言语交际中的身份建构及其理据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张倩;年轻人日常会话中插话现象的性别差异调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4期

6 徐亚琴;刘丰;;关联阐释与日常会话中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郭风岚;;汉语日常会话中的言语应对及其性别差异[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2期

8 张言军;;否定式赞扬词语“不错”在日常会话中的应用[J];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李源;话语中的“无形粘合”[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10 潘丽萍;;民间社团的社会话语身份研究——民间抗癌俱乐部话语身份建构分析[J];外语学刊;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贺君婷;;从语用学的角度谈谈幽默语篇[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陈君均;;转喻与话语分析的语用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韩玉华;;从应对形式看两性会话风格差异[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印园园;;王希杰先生的语体理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海燕;;Evaluating Temporal Metaphors[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戴连云;;幽默欣赏与合作原则[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莉;网络带来语体变化[N];北京科技报;2001年

2 嘉琦;家庭对孩子学中文的作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3 记者  杨娟 付尧 实习生 顾玮懿;“洋苏州”引发汉语热[N];苏州日报;2006年

4 浙江奉化教师进修学校 方瑾;学以致用,进步神速,学用分离,,不进反退[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5 通讯员高国伟;托里 自主研制“双语点读”软件[N];新疆日报(汉);2010年

6 通讯员张清宇、张有乐;木垒对70名党务干部测试“双语”[N];昌吉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夏丹;中国民事审判话语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晋军;会话中问句的批评性分析[D];厦门大学;2004年

3 崔国鑫;语用视野下的会话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吴柏祥;《纽约时报》与《光明日报》英雄报道与跨文化身份认同的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葵;日常会话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2 王一清;夸张:日常言语交流的礼貌策略[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曹晓利;日常会话中疑问句功能的语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田颖;交际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5 潘荔霞;关联理论基础上的话轮转换认知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6 周晨萌;汉语日常会话中插话的性别差异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7 唐萍;建湖方言词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苏虎典;英语电视谈话节目会话与日常会话的结构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9 冯文敬;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诠释与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杜悦;从言语表征透视当代大学生的身份建构差异[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38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238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d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