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模因研究
本文关键词:流行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模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语言模 文学作品 模因 流行 文化传播 文学语境 莫言 语言发展 传播过程 基因
【摘要】:正模因(meme),这个概念,最早由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提出。他在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一书提出了与基因相对应的概念,即模因,同时把模因定义为"文化传播的单位,或模仿的单位"(1)。模因和基因的繁衍有所不同,基因是代与代之间的传播和继承,而模
【作者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语言模因论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习得影响的探究”(项目编号:13YJC740056)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109.4
【正文快照】: 模因(meme),这个概念,最早由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Dawkins)提出。他在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一书提出了与基因相对应的概念,即模因,同时把模因定义为“文化传播的单位,或模仿的单位”(1)。模因和基因的繁衍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钟锐;;新闻标题中的语言模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2 陈军宏;;语言模因特色及其产生的心理机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3 王一杰;;店铺名中的语言模因现象浅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09期
4 李丹;;模因偏离的语境动态顺应[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马琦敏;;从“V纭弊值牧餍锌从镅阅R蛳窒骩J];文教资料;2009年06期
6 张红锐;;语言模因新探[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7 江华珍;;语言模因与网络语言[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年01期
8 张润;史立英;;语言变异的模因视角分析——从网络语言谈起[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年02期
9 邹春玲;;汉语转喻理解的模因分析[J];外语学刊;2008年06期
10 张润;史立英;;模因视角下的媒体语言变异现象[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淼;李福印;;Prince Died,What about Snow White——Metaphorical Analysi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邹洁;;改善文学选读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孙飞凤;;论会话含意理论对文学作品的阐释力[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林大津;;中国人请讲中国话——漫议学术论著中的“欧化汉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朱立侠;;古代诗歌语音表述形式考[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6 马彪;;“做”与“作”的使用与规范[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施榆生;;李善对《文选》修辞表达的阐释[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8 申元初;;文学评论写作通识[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傅治淮;;也谈写作与人文精神[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周建民;;广告语体与文艺语体的相互影响渗透[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碧玉 毕飞宇 黄荭 整理;“文学作品的价值不能依附于别的东西”[N];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如何叫醒沉睡的“熊猫”?[N];文汇报;2009年
3 记者郑巧;翻译更具有文化变革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张慧;让美妙的声音永驻诵读[N];莱芜日报;2010年
5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虎;“雕虫”探源[N];光明日报;2009年
6 张磷;伦敦桥与翻译[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孙莹;巧用重叠增文采[N];莱芜日报;2009年
8 杭零;中法文化年中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N];中华读书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苏若敏;人才成发展瓶颈 长远发展须靠行业自律[N];民营经济报;2009年
10 清衣;深入探讨“翻译中国和重建现代性”[N];文艺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炜炜;老舍与语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云健;传播与传承视角下基于模因理论的元音系统演化计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咏波;中国主流媒体中的外来词译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陈圣白;口译研究的生态学途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彭茗玮;社会信息学视域下广告隐喻的认知解释[D];浙江大学;2012年
7 厉杰;口头禅:类别、机制与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加俊;言语交际的模因观[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2 张亚男;模因论视角下的赵本山小品特点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含芳;模因论视角下的汉语网络语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田岩;文学作品中英汉恭维赞赏语比较[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5 张舒;论语言模因的系统性[D];西南大学;2007年
6 韩雪;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语言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磊;语用学与文学作品中的会话文翻译[D];四川大学;2006年
8 艾玉婷;模因论视角下《家有儿女》中父母和青少年的冲突话语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莹莹;中国喜剧小品语言的模因现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婷;模因论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04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04408.html